手攥“硬币”教育孩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代父母,个个望子成龙心切。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做父母的都努力去研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去认真聆听教育专家的报告。虽然如此,许多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仍然感到一片茫然,因为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父母虽然一直都在努力,但这种努力对于当今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信息接受量远远大于成人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过于注重结果而疏于过程,使得家庭教育实际上成了粗暴的压制和枯燥的说教。虽然出发点都是“一切为了孩子”,但面对孩子世界里发生的一件件细小琐碎的事情,却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一套套大理论用来解决这些好似鸡毛蒜皮的事情,连我们自己都感到十分空洞,更不要说孩子那不耐烦甚至是不屑一顾、嘲笑式的表情了。这时父母的感觉就好像在公共汽车上拿着百元大钞,却无法去付那一元钱车费一样,那时候人们常常会想:“唉,要是有一块钱就好了!”

      其实,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要想有效解决孩子世界里的那些丰富而又琐碎的问题,就需要具体的、能够立竿见影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这些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可称之为“教育心理硬币”。拥有了这些特殊的硬币,面对孩子的求助或是日常纠纷、突发事件,我们做父母的就不用再为难了。

      “教育心理硬币”有以下3个共同特征:①关怀而非冷漠。冷漠比打骂还要伤人心。你打骂,说明你起码还注意他了,但是你漠视孩子,把他当做透明人,从不搭理,那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因为每个人都渴望交流,包括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就已经会用眼神与妈妈交流了。冷漠无疑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怪异和孤僻。②理解而非说教。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寻找一个结合点,把家长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结合起来。孩子想这样做,那么我们就先满足他,而孩子的需要,一是学习,二是相对的自由。学习累了、烦了,他要活动、要发泄,那么家长就要为他提供这些机会和场所。这些需求都被满足之后,孩子自然就亲近父母,此时有些要求就可以向孩子提出来。找到了最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也就容易引燃孩子身上的引爆点,这时,孩子也就会产生学习向上的劲头了,达到不教而学的目的。③尊重而非强迫。家长面对孩子,不要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而是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是什么感受?”或者想,“是不是有些情况我没有了解清楚呢?”总之,碰到事情数个一、二、三,停顿一下再说出语言或作出行动。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一些合情合理并且实用的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也是常用的“教育心理硬币”,主要有:

      1. 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多加赞美。孩子身上总是有闪光点的,就看家长是否乐意去挖掘。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你可以看到他品德好的一面;对于长相不美的孩子,你可以夸奖她心灵手巧;对于调皮的孩子,你可以看到他行动灵活的长处。总之,不要吝啬你的赞辞。一句简单的赞语,可以使孩子感到“啊,原来父母一直在默默关心我,我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呢”,从而对父母保持一份亲近感。

      2.和孩子多做有益的交谈。总是赞美孩子也不行,孩子明明没有那么多优点,你却绞尽脑汁去夸他,那结果只能是形成“赞美疲劳”。所以,我们还要和孩子进行有益的交谈,了解孩子对一些社会问题如家庭、婚姻等的看法,也能互相增进了解。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谈论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为时过早,因为青少年已经有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和蔼纠正错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心理已经很敏感了,所以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善意的提醒和纠正反而比厉声斥责更有效。

      4.用智慧化解尴尬。碰到意外事情,处于尴尬的情景,一定要用智慧把事情向好的方面引导,而不要一错再错,最后陷入不可逆转的境地。

      5.制定适当的目标。不对轻微的不当行为分析来龙去脉,不对意外事情追根究底,不对孩子的过去经历或长远未来抱有成见。所做的只是处理眼前的事,关心孩子此时此地是否无恙,并且达到目的即可。当然,对于一再犯同样错误的孩子,家长应当使用不带侮辱的表达自己愤怒的方法去管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