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像图”能确定智力吗

作 者:
唐逸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医生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读者来信:

      近日我听说,天津一所小学在学生入学面试时,先让孩子测脑像图,而后根据相应得出的“儿童智能优势”分析图,对孩子“因脑施教”。

      我感到既兴奋又疑惑,如果真可以准确定位每个孩子的特点,实现有的放矢的教育,那么每个孩子岂不都有被培养成专业天才的可能了吗?这种简单的测试真的科学吗?

      解惑者:周晓林,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教授

      事件背景:

      5月23日,在天津市东方小学的招生现场,几乎每个报名入学的孩子都参加了“脑像图”测试,领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儿童智能优势”分析书。该校负责人王玉华表示,脑像图是利用数码成像技术接收人的脑电波,记录下信号轨迹,并将其绘制成直观的物理几何图形。再经由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发现被测者的智力特征、情绪特征、个性特征、思维特征等,并可帮助老师在未来“因脑施教”。

      专家释疑:

      由于人脑的复杂性,人类对于大脑的认知,始终还在探寻中。仅仅在孩子入学面试时,通过简单测量的脑电波活动情况判断孩子的智力,这显然不够严谨和科学。

      由于所处环境、自身状态等因素,脑电测试结果,即“脑像图”,其实更多是在反映当事者的情绪变化。根据目前的科学发展,我们仅仅认同“脑像图”与智力只存在隐约连带关系,具体结论尚待技术证实。况且孩子的智力是在不断变化的,就此给定的“儿童智能优势”分析书,实在有待商榷。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他们是几名天才,只不过尚未表现出来。其实,这些名字只是随意抽取的。

      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是教师期望导致的。当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时,会本能寄予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暗示,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相反,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很多在小时候因为偶尔犯下的错误,被贴上“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期望引导他们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上述心理学效应可以归结为:“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同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脑力超常,是个天才。可“脑像图”的测试结果,却将入学的孩子分出三六九等,如果学校再因此来个分班“因脑施教”,那么,对那些测试“成绩”不佳的孩子,势必造成一种极大的心理伤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