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的文化转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雪铭(1964-),男,江苏常熟人,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城市人居环境、城市化与人工地貌环境变化研究与教学工作,E-mail:lixueming999@163.com,大连 116029;李建宏,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 116029

原文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内容提要: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受整个地理学界“文化转向”的影响,同时也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以及各种议题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研究使自然地理学更趋于文化性。本文以“文化转向”作为自然地理学创新的1个视角,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核心内容等方面阐述了文化自然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并列举了自然地理学响应“文化转向”的3条研究线索;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开展“人居环境”和“环境意象”2个议题的研究;最后,强调自然地理学在进一步进行“文化转向”和创新的同时,应该保持住自身的性质、目标和方法。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0 年 06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10-03.

      1 引言

      综观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从经验主义到实证主义,现今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即多种学科的方法都被引进到自然地理学当中。现代科学中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现在已经很难用研究对象的独特性来界定学科的范围,学科的特色和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该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上[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主要有综合性、地域性和人地关系,尽管一再认识到需要联系该学科中的人与自然部分,但自然地理学家尚未抓住联系的各种线索,通常只在受人们操纵的地方才考虑人类活动,常常忽视文化、经济和管理的关联,忽视基本的反馈机制[2]。方法上也未跨越人文方法和环境方法的传统鸿沟,尚未形成一种技术、文化和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的综合地理观。

      “文化”是社会科学家用来表示生活方式的术语,包含整个传承下来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知识,他们构成社会行为的共享基础[3]。长期以来,自然地理学在关注环境的同时,却忽略了那些决定我们把什么看成环境、决定研究结果如何被接受的文化条件,而这些文化要素和物质环境实体之间具有高度的内部相关性,并非仅仅与观念有关。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学科领域开始意识到物质实体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性,纷纷出现了一种所谓的“文化转向”,地理学深受这种影响,从原来的“科学主义”的量化研究转为“文化地理学”的各种研究,广泛吸收了人类学、政治学、文化研究、后殖民研究、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的成果,逐渐将文化阐释的问题纳入到地理学的中心[4]。文化转向虽然是从文化地理学中发起的,但已经影响到地理学的其他分支,整个地理学的文化转向成为当今西方地理学思想的重要表现,文化转向使地理学内部主要的学科边界模糊化,文化地理学显示出来的议题和批判意识,以及与当代各种学术话语的融合也为自然地理学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研究议题、知识表述、概念、理论、分析工具和思辩理路,在同化了众多新方法并涵盖了更广阔视野的情况下,采用一种更趋文化性的视角正当其时,朝向文化性的自然地理学也成为自然地理学走向应用的必然选择,开展自然地理学文化议题研究也势在必行。

      2 朝向文化性的自然地理学产生的背景

      朝向文化性的自然地理学不是个别自然地理学家心血来潮的偶然产物,也并非无中生有的无本之木。从自然地理学本身的发展历程及其性质来看,便可以发现“文化”的影子一直存在,自然地理学丰富的土壤早已埋下了“文化”的种子,而适逢当今发展的大趋势,这颗种子正好得以“破土而出”。

      自然地理学的“文化转向”是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在自然地理学领域里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产生的地理学知识领域的学术变革和范式转折,也是对传统自然地理学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创新。但是,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传统,否则,不仅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会动摇原本的学科地位。因此,要审视一种更趋文化性的自然地理学并不是要脱离或削弱自然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或传统研究,而是要在这种传统和研究主旨的基础上求新,要反映出该学科中哪些部分促进了“文化转向”的产生。

      2.1 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人类影响的复杂性

      虽然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直存在并不断增强,但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前并没有引起自然地理学家的深切关注,关于环境的研究大部分也只是针对人类活动以前的环境变化,或者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过程。事实上,“无论好坏,社会化的人类一直掌握着对陆地环境的控制权,任何不了解这一事实的地理学方法论都必然注定要衰落[5]”。

      后来,许多环境变化事例的凸现和许多环境极端事件的产生激发了自然地理学家对人类因素的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很多人类活动能够导致的最终结果与自然力可能产生的结果在本质上是类似的。至此,自然地理学开始认同人类活动在环境变化和环境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对人类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关注大都倾向于瞄准工业社会中人类的经济、建设行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城市作为人类主要栖息地日益发展壮大,各种城市问题的出现使自然地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人类影响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大致可分为:(物质)生产性活动,包括工业、农业中由人类参与的物质生产过程;日常生活性活动,指属于个人自己的一些必要的居住或围绕居住所产生的行为;(精神)创造性活动,这一类行为创造的精神方面的东西包括科学技术、文艺作品、理论及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内容。自古以来,人一直在对城市的创造和改变中构建着自己的家园,生产、经济行为的呈现是居住的必然结果;居住也是生产、经济过程产生的动因。所以,与生产性活动相比,居住才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命题。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营造和维护居住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对自然的各种行为也从最初的无约束到有所约束,此时,仅对经济行为、建设活动的考察或者只针对负面影响的研究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与人类影响的复杂性必然导致人地关系系统的改变,这使自然地理学得以进一步的延伸,开始认识到不同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管理方式的影响,这对应用研究所采取的方式和看待文化的方式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