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10-03-31 文章编号:1000-0585(2010)05-778-11 1 引言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个减排指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由于减排途径很多,实现这个碳强度降低目标,需要在科学分析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途径,即提出一个低碳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从根本上讲,社会经济系统的能源消耗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此外,与耗能相关的技术、管理和节约意识等,影响着能源使用效率,从而也影响到能源消耗量。从产生碳排放的角度,一次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比例)决定着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强度。根据以上考虑,本文主要从两大领域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即降低能源消耗量和优化一次能源结构,而且主要关注那些在宏观上可以调控的减排途径。前者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节能、建筑节能、道路交通节能等。后者主要是发展非化石能源。在这些方面,国家可以出台硬指标或约束性指标来推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具体产业的低碳发展途径研究,包括增强碳汇能力、调整产品结构、资源节约、替代高碳原料、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行业标准、引导低碳消费等[1~8];(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能源发展策略,包括包括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加大能源利用效率、调整绿色能源定价等[9~15];(3)低碳经济政策研究,涉及的方面包括法律规范、税收优惠、金融投资、财政补贴、技术创新、贸易约束等[11,16~20]。此外,一些学者对产业结构演化与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1~25]。总体上,现有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产业、能源政策、低碳政策等方面。从宏观角度特别是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的角度系统审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的研究还很少。在2009年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对我国的低碳道路进行了探索[26],但侧重长远发展道路和具体节能减排措施,并没有针对2020年我国的减排目标提出一个路线图。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科学选择实现2020年我国减排目标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2 2005年我国碳排放现状 由于我国政府提出的2020年碳强度降低目标是以2005年为基准的,因而这里有必要先对2005年我国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2.47×
标煤。其中,煤炭占69.1%,石油占21.0%,天然气占2.8%,水电核电占7.1%。长期以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在70%左右,没有大的变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基本特点。 从部门结构来看,工业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是主要耗能行业(图1)。2005年,工业能源消费量为15.95×
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0%。其中,冶金、化工和建材三个行业就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46.8%。此外,生活消费、商业与交通运输业也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4%和9.6%。
图1 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的部门结构 Fig.1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 in 2005 by sector 资料来源:根据《2006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计算 2005年我国碳排放总量为14.26×
碳,其中第二产业占84.8%。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为1.8×
碳/亿元(GDP为1990年不变价,下同)。从直接排放来看,电力和冶金两大行业是最大的排放部门,分别占当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的46.9%和16.5%。在电力行业的直接排放中,38.0%是由于最终消费引起的,31.0%是由于资本形成引起的,34.3%是由于出口引起的(投入产出表存在误差,因此合计值不等于100%,下同)。冶金行业的直接碳排放则主要是由于投资和出口活动引起的。此外,交通运输和化工也是直接碳排放量较高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