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旅游景区/旅游吸引物在旅游目的地发展和兴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但吸引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同时,还可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活力以及大量收入[1]。除了旅游者在当地的花费,旅游景区及其周边聚集的餐饮、住宿、商业和娱乐企业也通过雇佣员工、采购物品等经济活动,为当地居民和政府创造就业机会、收入和税收等,对当地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2-3]。 地方政府对于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的引进,往往也都出于带动经济发展的考虑。因此,从实践层面上,如果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旅游景区对一定区域经济影响的大小、空间范围乃至空间分异规律,那么必能为地方政府的项目评估与政策制定,以及旅游景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从现有文献来看,虽说旅游经济影响是旅游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关于旅游景区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则比较少,其中对于景区经济影响的空间规律方面的认识更是不足。由于数据限制等原因,一直以来学者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宏观分析,而对微观尺度的旅游景区所造成经济影响的分析则较少涉及[4];同时,旅游经济影响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其空间扩散脉络复杂,影响区边界具有模糊性和动态性,使得旅游影响范围的确定和空间趋势描述存在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范围与扩散特征的研究。事实上,已有学者认识到旅游影响的空间维度的重要性,如Evan等曾提出从空间的角度进行旅游影响研究的思路[5]。本文尝试对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初步探索。 旅游景区经济影响域刻画的是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空间范畴,是指旅游景区经济活动所能影响的最直接区域范围,因此,影响域内的社区充分参与到综合旅游区的开发、建设、管理、经营,是影响域的核心要素。本文将“影响域”的概念引入旅游区的研究范畴,用以形象的表征综合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与周边社区经济互动形成的“域”的状态,本质上属于旅游区对周边社区影响的范围研究。因而,本文给旅游景区经济影响域的定义为,在旅游景区经济影响作用下,与旅游景区发生强烈的内外向经济关联的对应区域。 2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八达岭长城景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南部的八达岭镇,是中国较早开展旅游服务的国际性著名观光景区,目前年均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景区内聚集了众多工艺品、纪念品、食品商店及餐馆、照相馆等服务设施。依托八达岭长城,在周边区域建设有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熊乐园、八达岭滑雪场等观光、娱乐设施及清凉盛景、八达岭山庄等中高档别墅区。 要全面评估一个旅游景区的经济影响大小和空间分布,需要对由于景区核心吸引物及配套旅游服务设施的存在而产生的所有投资、消费及其乘数效应进行计算。而实际上数据的缺乏往往使这种估算无法实现[3]。同时,以现有知识来看,一个有影响力的景区其影响范围可能会很大,但其影响强度总体上应该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就是说最主要的影响总是体现在它周围一定空间距离尤其是周边社区内。在我们的实地调查中也发现,要想从旅游经营者一方获得全面评估所需的定量经济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八达岭长城景区的经济辐射范围虽然远不止周边的八达岭镇,但是距离越远,其影响越微弱;即使在八达岭镇范围内,距离远一些的村庄,能够接受到的辐射也较为有限。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区域集中在八达岭镇当中以八达岭长城为核心的辐射区域,包括岔道村、石佛寺村等。 2.2 样本区域选择 八达岭镇共辖大浮坨、小浮坨、东曹营、程家窑等15个村委会和八达岭镇居委会。依据笔者07年11月29日对八达岭镇何镇长深入访谈的结果,以八达岭长城入口为圆心向外辐射,按照与旅游发展程度进行划分,八达岭综合旅游区周边的村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岔道、石佛寺、三堡村三个村落,这些村落的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产业发展缓慢,劳动力的70%-75%从事旅游服务业;第二层次为东沟、营城子、小浮坨,这三个村落以第二产业为主,受旅游的经济影响相对较弱;第三层次为里炮、大浮坨、西拨子,这些村落以第一产业为主,受旅游的经济影响最弱。最后,参照专家的以上分类经验,笔者最终确定了八达岭综合旅游区的周边样本区域为岔道、石佛寺、营城子、小浮坨、里炮和大浮坨,并于2007年11月份对上述村落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共获得有效问卷98份(表1)。 2.3 研究方法 2.3.1 要素叠加法。旅游景区影响域与都市圈在经济功能与空间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文对旅游经济影响域的界定借鉴了城市经济影响区界定中的经典方法——要素叠加法。该方法通过选定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核心要素进行解析,最终归纳推理出城市经济影响区(或都市圈)的范围。研究中,各种流量指标(人流、物流、技术流、资本流等)为其界定的核心要素,然后对各要素的影响范围进行叠加后,得出的交集、并集和补集分别定义为经济中心的直接影响圈、间接影响圈和泛影响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