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01.4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地缘问题的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就兴起对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1,2];在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出现了以“陆心说”、“海权论”、“空权论”、“边缘地带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地缘战略理论[3]。因此,对于地缘政治的研究已形成一批研究成果,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传统。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地缘经济的理论[4,5],拓展了人文地理学对地缘问题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国内外学术界已形成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为主要轴线的有关地缘战略、地缘关系及地缘格局等相关领域的研究[6~16]。在地理学界是从次区域合作,或是从国际经贸地理、边贸地理、边境口岸体系、区域市场、边境区位、外贸通道等方面研究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国家关系、地缘经济关系及地缘地域系统等问题[17~21]。而以地缘思想为主,全面、系统地研究国家与地区间的诸种地缘关系问题还有待于完善,由此具有重大实践价值且具有综合、创新意义的地缘地理学应运而生。 1 学科建立的科学依据及现实性 1.1 科学依据 (1)目前,可对地缘地理学进行界定或定义,可清晰地确定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其体系框架。地缘地理学的一些相关分支学科领域基本上可以确认。其中,一些问题早已或目前正,在为人们所探讨和关注,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该学科的相关领域加以认识、整合,并使之形成科学体系; (2)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区分其他学科;地缘地理学可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探讨全球不同层面的地缘区、地缘区位、格局、地缘关系及其发展特征、趋势与规律; (3)针对地理要素本身及其发展的研究应具有持续、系统的特性,地理要素本身变化极其缓慢,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地区,特别是政体与政体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这类“敏感地带”即地缘区,却必定发生改变,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增强,在人为作用的影响下诸种地缘区的性质的转变也在不断地加剧。因此对其研究应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以及系统性,这就要求新的学科——地缘地理学的诞生。 (4)既然存在区域地理学,就应存在探讨地缘区、地缘区位的地缘地理学。不同空间尺度的地缘区受制于特定地缘区位,同时地缘区又决定了不同属性地缘关系。 近年,笔者提出并探讨了地缘学问题[22,23],从理论上看,地缘地理学是地缘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5)地缘地理学为地理界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思路,其体系和概念的创新对中国地理学界乃至整个地理学及相关学术界意义重大。中国在历史上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时至今日,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中国也无疑占有一席之地,但对于概念体系的创新性和概括性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24]。这里从学科发展建设的角度,提出地缘地理学等新的概念。 (6)地缘地理学将为中国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为中国制定地缘战略、加强地缘通道建设与构建地缘和谐、稳定及安全以及实现不同层面的地缘利益等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并做出该学科特有的贡献[25]。 (7)从理论上还可以认为,如同理学、工学、农学一样,应存在缘学这一术语,这样构成不同层面的缘学、地缘学、地缘地理学的学科门类。 1.2 现实性分析 1.2.1 现实性 有关地缘问题的各个学科研究方向需要系统整合以适应日益密切的国家、地区间联系。军事“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6]。”而地缘战略存在的最持久动力亦源于地缘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影响地缘关系、地缘格局等的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等相关领域都是休戚相关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单独考虑其任何方面无疑都是具有局限性的。 地缘地理学有其具体实际应用的领域,其中对于地缘关系、地缘格局的研究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于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都具有指导性作用。地缘关系早已为地理学者所探讨,并且它比国际关系有更广泛的内涵[27]。中日国际关系与中美国际关系问题只有在1972年和1979年中日、中美分别建交后,才得到国际社会与中、美、日三国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在此前,基于自然机理形成的中日、中美地缘关系却是早已存在的。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切入,不难发现变数最大的地区相对的都是所谓的“边缘区”即为某种程度的“地缘区”,而这些地区也往往是国与国间相互影响系数最大的地区。因此,对地缘区的深入研究为我国和谐发展,以及为我国积极参与同世界各国的地缘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及其相应的实践领域,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 目前,包括笔者在内的国内外学者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社会、地缘战略、地缘格局、地缘通道及地缘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一定的成就[2s-35]。从而使我们从顶层设计角度思考构建地缘地理学问题成为现实,即从地理学的角度切入,综合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地缘区进行研究。上述领域获得的成就无疑为地缘地理学这门新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