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六体新释、传承及与西法的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昭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制图六体指制图应该遵守的六条原则或标准,但是对六体的解释却存在分歧,尤其对后面三体的理解众说纷纭。制图六体是对以往制图经验的总结,释为制图应该考虑的六个相关因素更合原意。其中分率释为比例尺、准望释为坐标系、道里释为把实际路程折算到地图上的方法,而高下、方邪及迂直指的是地形、地貌特征,分别释为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及道路弯曲、顺直程度。后世文献对六体记载的差异源于唐代编纂的《晋书》和《艺文类聚》。从制图六体分载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等四部分析,乾隆以前还没有对制图六体的性质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地图用途的不同,是导致古代中西方制图理论差异的原因。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字号:

      制图六体被认为是我国测绘史、地图学史上成文最早、最重要的测绘理论,但凡涉及我国地图学史、测绘史的学科,一定离不开对制图六体的解释和介绍。笔者在研究地图史的过程中,发现以往一些解释还可进一步探讨。另外,制图六体对后世制图的影响,即它的传承,它与现代制图方法,也即西法的关系等问题仍然缺乏深入的探讨。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化地图史研究,还可从地图史的角度反映中国古代对待技术的态度,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有一定学术意义。由于制图的历史记载相当零散,在资料查阅方面给地图史的研究带来一定困难。电子版《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和《中国基本古籍库》(以下简称古籍库)的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资料查阅方法在全面性方面的不足。本文即利用了这两大电子文献数据库。四库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百科丛书,共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3 460多种。古籍库的收书范围也上溯到先秦,和四库不同的是,其下限从清前期延续到民国初年即20世纪20年代,共收书10 000种。

      一、“制图六体”作为专有名词的由来及解释

      现在我们谈到裴秀,自然而然把他和制图六体联系起来,因为正是他创立了制图六体的学说。但是如果我们以“制图六体”作为检索词,在四库中的检索将显示为零条记录,并出现“没有查到符合条件的匹配”的字样,说明制图六体作为专有名词是乾隆以后的事。利用同样的检索词到古籍库中搜索,结果显示只有一条记录,载于清代末年朱正元的《西法测量绘图即晋裴秀制图六体解》,①“制图六体”仅出现在题目中。基于此,我们初步判断“制图六体”作为专有名称最早出现的时间是乾隆以后、光绪之前。20世纪50年代王庸的《中国地图史纲》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图史的专著,具有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王庸在书中也用“制图六体”来归纳裴秀的制图理论,并把制图六体释为制图的六条准则或法则,这个观点已为后人接受,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是笔者在反复研究原文并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认为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在此提出供读者讨论,为此先把今人的解释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如下。

      王庸认为,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是人行道路的实际里数,高下、方邪和迂直是由于地势的高低和道路之邪正、曲直而影响道里的远近;六体当中,最主要的是分率和准望,因为比例和方位正确了,那么由于高下、方邪和迂直而影响道里之差,都可以从分率和准望去校正它们。②

      陈正祥也认为,制图六体指六项制图的原则,道里解释成“交通路线的实际距离”,高下就是地势高度,方邪是指山川分布走向,迂直似指地面起伏而必须考虑的措施问题。前三者是普遍的原则,后三者则须因地制宜。此六者之间,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互相制约的,可以说把今日地图学上的主要问题都扼要的指示出来了。文中脚注显示,他参考了清人胡渭的解释。③

      李约瑟同样认为制图六体即制图的六条原则,其中分率即分度,也即是比例尺,这和王、陈的解释一样。但是他把准望解释为一种画矩形网格的方法,道里解释成步测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以推测另一条无法步测的边长的方法,高下释为测量高低、方邪释为测量直角和锐角,迂直释为测量曲线和直线。④尽管三人的制图六体说都源自《晋书·裴秀传》,但是李约瑟与王、陈的看法很不相同。在李约瑟的解释中,六体都成了动词,指的是某个测量动作;另一个差异则是李约瑟对包含制图六体的整篇《禹贡地域图》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解释,王、陈都只解释了六体,没有对六体包括于其中的文字进行全面解释。李约瑟把制图六体置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宏观视野下来考察,讨论测绘原理,所以六体在他的解释里都成了动词。

      卢良志《中国地图学史》解释六体为:分率即比例尺,准望即方位,道里即物与物之间的距离,高下即相对高程,方邪即地面的坡度起伏,迂直即实地的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⑤

      制图六体在《中国测绘史》中占用了一节的篇幅,书中吸收了胡渭、李约瑟的成果,并把六体分成三项来解释,其中分率和准望单列一项,分别解释为比例尺和方位或确定方位的方法,道里与高下、方邪和迂直同列一项,道里指距离或测定距离,因为地势起伏、道路曲折,人们行走的路程和其水平距离并不一致,而图上要用水平距离确定相对位置,就要对“路程”加以改正。高下改正就是将行走的斜距改正为水平距离,方邪改正就是将勾股距改正为斜距,迂直就是将曲线路程改算为直线距离。并认为,制图六体是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缺一不可。从裴秀对“制图六体”的相互关系的论述来看,他已经具有系统地认识和处理制图各个环节的思想。“制图六体”是相当科学、全面的。⑥“六体”还分别被解释成: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以高取下)、方斜(以方取斜)、迂直(以弯取直),⑦这与李约瑟的解释大同小异。

      最近辛德勇在李约瑟的基础上对六体中的准望提出新解,把“准望”论证为类似今日的地理坐标,并进一步提出:“所谓‘制图六体’,实质上是地图绘制作业连续流程中四道不同工序的作业原理,其中每一道工序的实现,都以前一道工序的存在为前提条件,而裴秀的虚拟假设,却是从业已形成的地图向最后一道工序,再依次向最初一道工序倒叙,论述地图上有后一道工序而缺乏前一道工序将导致怎样的后果……这样,便很难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裴秀这段话,只能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学性很强的铺张描述。”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