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修订日期:2009-11-10 1 引言 从许多角度上看,UBC地理系50周年纪念庆典正处于全球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近年来世界经济结构的剧烈重组,以及过去12个月来市场经济的动荡,已深深地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曾几何时,我们听到的是这样的声音: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居住的世界已经变得“没有边界”和“平坦”,地理已经失去作用,民族国家已不能对资本流动施加有效控制(Ohmae,1990; Friedman,2005)。但地理学家们很快就发起反驳,以捍卫我们的责任和存在。然而,直到最近,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们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们才终于承认这一事实,即“世界不是平的”,“当今世界收入水平的最佳预测器,不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也不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他工作的地方”(世界银行,2008,pp 1-8)。 在复杂的经济模型中,地理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变量,《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则史无前例地选择“重塑经济地理”作为主题,并以“将空间和地点在政策中的潜在地位提升为令人瞩目的焦点,从而凸显地理因素对经济机会的影响和作用”为使命(世界银行,2008,P3)。人们可能想知道,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认识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我们只要对前社会主义经济体转型的不同路径进行一下比较和对比,问题就很容易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顾问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开出的休克疗法处方带来了长期的伤痛,相比之下,中国拒绝采纳“大爆炸”式私有化新自由主义药方作为市场转型的先决条件却因此而尽享经济迅猛增长和繁荣。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了世界经济景观巨大的不平衡性。然而,还有一个事实没有被认识到,全球经济的生产和消费中心不再仅仅位于横跨大西洋的“双峰”①,相反,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在向其他地区转移,特别是转向过去50年中UBC地理系与之建立密切和广泛联系的亚太地区。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严重削弱美国价值观及其主导地位,世界生产和消费中心“全球转换”的趋势也因之日趋明显。 我从UBC地理系老师们尤其是Terry McGee教授身上学到的最重要东西之一,就是对于论文和著作题目必须认真考究。我必须承认,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仍然还是达不到UBC的期望,提出像“应邀赴舞会:穿着正规还是不正规?”那么性感、像“甜酸酱:香港新界的中国移民”那么可口、像“娼妓和小贩:在第三世界城市里谋生”那么诱惑,或者像“城市中的农民:荒谬,荒谬,真的太荒谬!”那么强有力的题目(McGee,1973,1976,1978,1991)。众所周知,这些都是McGee教授的杰作。 在我的老师重新考虑15年前给我博士学位的决定是否错误之前,请允许我尽最后一次努力,解释本次报告似乎十分乏味的标题,它其实包含了两层意义:第一,最近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结构重组,最明显的特点是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由此形成的新的全球经济景观不仅是不平衡,而且是呈现多极化和多中心的格局。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给UBC地理系领导世界学术创新和超越传统学术定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空前的机遇;第二,本文的标题带出UBC地理系独特的优良传统,即勇敢地挑战正统的欧美理论模型,并不懈地构建另类的学术观点和理论,这些理论是基于对亚太地区的实践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研究而得出的。在过去50年中,UBC的这些努力,为世界地理知识生产的日益“去中心化”作出了重大贡献②。 为了证明以上观点,本文的其余部分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阐述中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概况。然后运用传统的西方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由此出现的一些有趣的命题。论文最后展望未来,预料UBC地理系的优良传统能使本系在这片迷人的日益去中心化的知识生产领域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领导者。 2 从全球化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 在全球发展的新近历史里,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已成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其重要性不亚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崛起和20世纪8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迅速成为最大的“世界工厂”之一,用GDP衡量的生产力由1990年的世界第11位上升到2008年的世界第三位。如果运用购买力平价法这种更切合实际的算法的话,那么中国的GDP将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美国中央情报局,2008;世界银行,2008:352-353)。犹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突然成为“世界第一”(Vogel,1979),中国在21世纪之初坐上了世界出口量的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而且自2006年以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③。这个发展中的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和奢侈品的第三大市场。当然这些现象也不奇怪,因为中国到底是一个人口世界第一以及国土面积世界第三的大国。 令中国与众不同的原因在于其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的规模和速度。这里仅列举几个统计数据来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及其全球重要性。政府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去年水泥的生产总量是14亿吨,是美国产量的16倍之多(CSSB,2009,p10)。既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也应该是最大的水泥消耗国,因为水泥不能储存太久),可以毫不夸张地推断,中国目前是地球上最大的建筑工地。2000年中国建筑业价值估计为670亿美元,约占世界上所有新建筑所占空间的一半。还有一样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建筑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原钢的产量。据报道,中国去年共生产了5亿公吨的原钢,在世界上产量第一且是美国的5倍。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能源消耗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不幸的是,中国能源消耗量的70%都依赖于燃煤,所以,中国既是世界上煤的最大生产国,也是煤的最大的消耗国。2008年,中国消耗了大约30亿吨的煤,接近世界40%的消耗量,也是2000年的1.29倍。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一个很直接的后果是排放了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约60.18亿公吨,也是世界第一(2006年)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