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孙铁山,李国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卢明华,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37 孙铁山(1978-),男,汉族,内蒙古人,美国南加州大学城市规划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E-mail:tieshansun@hotmail.com 李国平,教授,E-mail:lgp@pku.edu.cn

原文出处:
地理学报

内容提要:

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使用区域密度函数考察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趋势及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核心城市主导的向心集聚阶段,向90年代的多中心集聚与核心城市腹地扩散并存的阶段转变。而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不同的人口集聚与扩散模式,即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城市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本研究建立动态VPM(Varying Parameter Model)模型,考察区域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属性对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与扩散主要受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0 年 01 期

字号:

      1 前言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地域范围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廊坊8个地级市。该区域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之一,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其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2008年GDP占全国总量的11%,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研究是当前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热点领域,许多学者分别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视角展开研究,但目前对该区域空间结构及演化的系统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从区域人口集聚与扩散入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丰富我国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

      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有助于判断区域发展阶段,从而为区域空间组织与结构调整提出方向和建议[1,2]。现有对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镇体系、人口迁移、区域结构与分工等方面。吴良镛等通过对区域人口分布演变的研究,指出京津冀都市圈内,天津向东南发展,北京向西北延伸,而河北被京津割裂为南北两块,空间结构不合理[3]。李培和邓慧慧将京津冀地区作为整体,研究了区域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4]。于涛方等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市区16个行业就业人口数据,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结构模式和空间组合特征[5]。李国平等系统研究了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结构与分工模式,并提出由多核松散型向多核紧密型空间结构转变的规划设想[6]。

      本研究使用区域密度函数(Regional Density Function)考察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趋势与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7-9],但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仍比较少见,本研究尝试建立使用区域密度函数分析区域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研究框架。相关数据来自1982、1990和2000年北京、天津及河北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区域包括京津冀都市圈135个县级行政区,行政边界的空间数据来自CIESIN①。

      2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分布特征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分布代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散,反映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京津冀都市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持续增长,从1982年的5521.71万人,增长至1990年的6331.95万人和2000年的7047.49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1.36%。尽管区域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但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分布格局相对稳定。

      2.1 人口分布的统计描述

      从人口密度分布图(图1)看,区域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平原地区,北部和西北部山区除承德与张家口市区外,人口密度都在300人/以下。人口密度峰值集中在各城市的市区,其中最高的是天津市区,在20000人/以上,其次是北京市区,在10000人/以上。2000年,人口密度在6000人/以上的市区还包括石家庄和保定市区,其他中心城市市区人口密度都在4000人/以下。市区和市区以外区县人口密度差异显著,人口密度从市区向外围区县迅速衰减,市区以外区县人口密度大都在1000人/以下。从人口密度的统计描述(表1)看,区县间人口密度差异显著,从40人/到20000人/以上不等,人口密度的最低值随时间变化不大,但最高值持续增长。人口密度的均值和标准差随时间增大,表明区域人口密度平均水平的增长和人口密度分布差异的加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