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本是西方对抗苏联而成立的军事组织。冷战的结束使一夜之间失去了敌人的北约没有了存在的理由。从那时起,北约就开始调整政治和军事目标,以便为自己的存在找到借口。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西方大国之一法国的行动备受关注。 1999年的华盛顿峰会重新确定了北约的战略,以推动世界稳定与和平为借口,北约无限制地扩大了在全世界开展行动的范畴。实际上,这种战略转变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自然资源产区和地缘战略要地。在2002年的布拉格峰会上,北约又将国际反恐战争列为其主要目标之一,采纳了布什提出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北约走到了违反国际法的地步。这使得一些西方国家人士也深感不安,认为最好的安全政策应该是避免战争的政策;要想建设一个和平与公正的世界,北约的解散是必不可少的条件。①然而,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当然不会自动解散,因为北约的主要职能已经转变为捍卫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特权和利益。毫无疑问,这是这一多边军事机构存在的最重要理由。富国的生活体制要求石油和天然气等至关重要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并按照西方国家的利益对这些资源进行定价,以维持其难以持续的消费水平。北约就是通过对资源产地的军事控制来保障这种供应的工具,因此,北约今后的发展趋势十分自然地成为预测世界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9年4月3-4日,北约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成立60周年庆祝峰会。作为东道主的法国已提前送上贺礼:当地时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不仅使人回想起1966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致信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指挥系统的往事。戴高乐在信中给出的理由是:他的国家需要在其境内完全行使自己的主权。之后,法国关闭了北约在巴黎的总部,并让美国撤出了其在法国的军事基地。就这样,戴高乐将“独立法国”的理念牢牢印在了法国人心中。而萨科齐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给所有的法国问题专家留下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更令人关注的是,法国重返北约的决定,得到了法国民意的支持。最新民调显示,半数以上法国人支持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法国舆论研究所2009年3月公布的民调中,58%受访者表态支持。而法国国民议会也以329票支持、238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的决定。②换言之,这并非萨科齐个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法兰西民族在某种意义上达成共识的产物。法国本是北约创始国之一,1966年,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保留了政治成员身份。冷战结束以来,法国逐步重新参与到北约军事体系,但仍置身于最核心的军事一体化机构以外。因此,法国重返北约绝非国际政坛上一件无足轻重的事件,其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如果放弃了对一些细枝末叶的关注,很可能会导致我们对国际政治格局走向的误判。 应该说,法国是一个十分独特的西方国家。不仅在欧洲历史上,而且在全球化的时代,法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着某种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这些作用还往往是以失败者的身份发挥的,却依然不能否认其对于世界局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目前法国重返北约的决定,就值得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详细的解读了。 一 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大小决定了它必然是欧洲的重要国家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法国崛起是与英国进行了著名的百年战争和宗教战争以后开始的。在此之后,法国逐步成为欧洲大陆上一个生气勃勃的国家。法国的政治结构和法兰西民族精神,经受了无数次严酷的考验。不幸的是,法国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命运多舛,不仅吞下了普法战争的苦果,还经历了一战与二战的巨大灾难。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法国在战争中都不仅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遭受了更为严酷的人口损失。而悲剧性的人口损失严重地削弱了法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潜力。③ 不过,法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命运的抗争,而在这种历史性抗争中产生的戴高乐主义,或许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这是因为,甚至在二战期间戴高乐建立流亡政府之时,法国就在尽一切努力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要大国。戴高乐在其二战后第一任期内就坚持如下三点:法国在世界政治中拥有发挥重大、独立作用的权力;国家干预(dirigisme),即法国国家发挥重要作用的某种凯恩斯经济政策;在国内反对共产主义。④除开第三点世人尚有争议外,谁也不能否认戴高乐胸怀振兴法国的雄心。 当戴高乐再次上台成立第五共和国后,已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现代化发展与国家整体实力的关系,于是他首先着手经济方面的改革,而其推行的“国有化运动”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它不仅将大多数的能源工业(如煤炭、电力和天然气)转由政府控制,还将主要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囊括在内。加上战前就有的铁路、航空、烟草的统一控制以及“法国银行”,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公共部门。这场运动为产业结构的通盘改造奠定了基础。从1947年法国开始第一个计划起,法国政府前后共制定了10个计划。虽然各个计划的内容随着时间的不同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从总体来看,这些计划对法国克服危机,重振经济,恢复法国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49-1969年的20年间,法国在建立和改造计划体系时期,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4.7%。1959年可以看成是法国经济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1956-1959年这段时期,法国在国际收支方面每年都有赤字,但在1959-1965年内,法国却变成了在国际收支方面每年都有盈余的国家。“随着战争刚结束的那些年中出现的瓶颈的消除,随着政治不稳定情况和国际收支赤字的消除,出现了一个极为出色的、年度增长率连续10年达到5.7%的阶段,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其他类似国家(即使是西德)比得上的记录。”⑤到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终于完成了产业结构的改造,曾经居统治地位的小公司、小企业纷纷合并或为大企业收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业集团;大银行的储蓄额也占了绝对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