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的风流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良志(1955-),男,汉,安徽滁州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美学)合作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化厅艺术百家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中国美学,中国艺术,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艺术百家

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通过一个独特的现象即赏石文化来研究中国文化精神的论文。中国的赏石文化中贯穿着一种重视天趣、重视自然的思想。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中国人欣赏石的怪、顽、瘦、朴等,主要受到道、禅哲学的影响,它反映了从秩序中逃遁的自由观念,包含着质疑社会理性的思想;二是中国人对石的欣赏,直接影响它的审美观念,石文而丑的思想中,包含着中国美学反对人工、反对技术的重要选择;三是中国人通过石来抚慰生命、品味生命,石不能言最可人的观念中,反映出中国人对内在生命关注的倾向;四是中国人用石来创造独特的艺术品,如假山,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创造中,体验造化的精神。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0)02-0054-13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不爱石头,有山就有石,石和人们的生命密切相关,但中国人对石头的爱在世界上是非常独特的。

      中国人有玩石的传统。唐人已爱石成癖,白居易爱太湖石,“待之如宾主,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此风至宋尤盛。曾几说:“闲居百封书,总为一片石。”一片石几乎使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米芾爱石出了名,自嘲道:“癖在泉石终难医。”他在涟水做官时,藏在书屋玩石不出,按察使杨次公去见他,劝他不能以石废事,米连取数石,一石比一石妙,玲珑可爱,在杨面前翻来翻去,并说:“这样的石头,我怎能不爱。”杨最后实在忍受不住,说:“非独公爱,我也爱也。”从米手上夺一石,上车去了。

      苏轼说:“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石和中国人的艺术和审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一片顽石,成为几案上的清供;叠石成山,成为园林的常设;盆景是园林艺术的扩大化,也与石密切相关。由石看中国人的艺术传统和审美生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进路。

      中国人爱石,不是爱一个外在的物。正如石涛所说:“山林有最胜之境,须最胜之人,境有相当,石我石也,非我则不古;泉我泉也,非我则不幽。”①石是我心灵之石,我生命中的石。对于中国的很多爱石人来说,不是因为它的收藏价值,它的物质性,而是通过一片顽石,千秋如对,体味生命的价值。赏石文化包含中国丰富的审美观念,也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一、石的“秩序”

      欣赏石,潜藏着中国人反人工秩序的思想。在中国艺术家看来,石是有“秩序”的,石的秩序,就是天的秩序,天以无秩序为秩序,它是与人工相对的范畴,所谓天机自动、天全不雕。人的秩序是理性的,知识的,雕琢的,而天的秩序是自然的,自由的,无约束的。欣赏石,就是以“天”作为创造的标准,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

      中国人欣赏石,欣赏它的怪、顽、瘦、朴。怪是脱略常规、不同凡响;顽是野逸放纵、无所羁绊;瘦是风神飘举、独立不羁;而朴则是未被雕琢、一片浑沦。四者重点都在拒斥人的理性的干扰,挣脱知识的束缚,都在建立天的秩序,表达了对人为世界立法思想的拒斥。

      第一,石之怪:质疑正常。

      石头是大自然的作品,无奇不有。石的奇形怪状并不奇怪,倒是中国人崇拜怪石的风习则使人觉得奇怪,今就有论者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审美观念。明代的《小窗幽记》说:“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又说,要以怪石“为实友”②。怪石嶙峋,非平常蹊径,出人意表,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子华氏《咏太湖石》诗说:“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几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说。”③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怪石头,成为中国文人的至爱。

      唐人就有好怪石之风,今见阎立本的《职贡图》,描写外邦朝贡物品,其中有三人手中所托为山石盆景,另有三人抱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石笋,这说明当时好石之风颇为浓厚。画中的石头奇形怪状,给人很深的印象。中唐以后这股风气在文人中盛行,有平泉别业的李德裕酷爱怪石,后人有诗评道:“怪怪奇奇石,谁能辨丑妍。莫教赞皇见,定辇入平泉。”④一看到怪石,就想到平泉主人。

      

      扬州卷石洞天假山

      平泉中收集的怪石名品极多,两宋以来,收集平泉怪石遗物一时成为收藏界的雅尚。白居易也痴迷怪石,他曾得到两块灵璧石,以为至宝,有诗赞道:“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他对太湖石的推崇更是为人所熟知。他有诗云:“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崯。”他从朋友那里得到奇形怪状的太湖石,高兴非常,有诗咏道:“奇应惭鬼怪,灵合蓄云雷。”⑤意思是石的奇形怪状令鬼神都觉得惭愧。宋代文人爱石,以怪为上,很多人染上怪石癖好,米芾沉溺此好最深。而宋徽宗筑艮岳,好天下奇石,其中最神迷于太湖石。他笔下的《祥龙石图》(今藏于北京故宫)以及今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的《盆石有鸟图》,都是形状奇特的太湖石。

      

      宋徽宗 祥龙石图

      宋代典籍中对这种好怪石的风习有详细记载。南宋末年赵希鹄《洞天清祿集》有《怪石辨》一节,该文认为,石之形式不规整,色彩黝暗,有悖常规,都是“怪”。文章说:“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窈窕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南宋杜绾《云林石谱》所录名石百余种,多为怪石。如其云:“江华石,率皆奇怪……峰峦巉岩,四面已多透空,崄怪万状”;太湖石“有嵌空穿眼,宛转崄怪”;临安石“四面嵌空险怪,洞穴委曲”。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曾拍卖的一件名为“玄芝岫”的黑灵璧石,是五代南唐宝晋堂的遗物,被视为中国奇石的无上妙品。上面刻有北宋米芾、元虞集、明文徵明、文彭、文嘉等的铭文,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作品。米芾题有:“爰有异石,征自灵璧。匪金而坚,比玉而粟。音协宫商,采殊丹漆。岳起轩盈,云流几席。元祐戊辰米芾谨赞。”这件作品通体黝黑,形状怪异,不像一物,表面有水冲刷留下的水道、皱纹,沟壑纵横,脉络杂陈,如老树之根。四面布满孔穴。这件黑物,无物堪比,非色可陈,不名一状,无本无根,初视之甚至令人有恐惧之感。简直就是一团黝黑,一团混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