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撷英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宋四家排名论辩看苏黄米蔡对明代书法的影响

      蔡显良(《文艺研究》,2010.2.124~132)

      苏、黄、米、蔡宋四家的排名早在南宋就已经约定俗成,明代少数人对其提出质疑,是因为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政治上高压政策的施行、文学书法上台阁体的产生,使书法的发展走上靡弱刻板的道路,幡然创新的苏、黄、米三家自然被正统派所抛弃,即使面目稍为传统的蔡襄也难以幸免。而大多数人尤其是明代中期吴门地区的书家维护包括蔡襄在内的宋四家的地位,其目的并非是为了改变时人排斥宋书的现象这么简单。他们通过向宋人书法学习,特别是向苏、黄、米三家具有革新面貌的书法学习,以便上溯魏晋,宗法“二王”,从而变法创新、开宗立派,这才是他们维护和借径宋四家的终极目标。而在苏、黄、米三家中,又以米芾的影响最甚,苏、黄到了明代晚期影响渐弱,米芾则直至对董其昌、王铎等大家均产生重大影响。宋四家尤其是苏、黄、米三家的书法,是明代书法由早期的庸俗颓靡走向中晚期革新创变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手,深刻影响了明代中期书法的传承创新以及晚明书法的变革。

      对景造意 写山真骨

       ——范宽传世山水画与其故乡照金山脉之关系

      韩长生(《美术观察》,2010.2.106~107)

      《宣和画谱》中讲:“范宽……喜画山水,始学李成,即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作者通过对终南、太华一带地理、地貌,以及范宽故乡耀县照金山脉的实地考察后,发现范宽的传世作品《谿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楼阁图》与终南、太华的自然地貌相去甚远,而和其故乡照金山脉的地理、地貌更为相似。终南、太华山峰为花岗岩,石质坚硬,棱角分明。擅写终南、太华山水的关仝,多用乱柴皴、斧劈皴表现这种山石特质。花岗岩的色泽为浅灰色,所以终南、太华山体裸露处多明亮,华山就是典型代表。终南、太华的瀑布水流多在岩石表面,因水量较大,水流之声震响山谷。由此看来,《谿山行旅图》描绘的景物与终南、太华的自然地貌没有太多内在联系。照金山脉山体巨大,横空拔地而起,除了山顶灌木丛生外,山体几乎全部裸露于外,黑灰色的砂砾岩斑斑点点,凝重雄厚。因渭北高原多干旱,如线一般的细小瀑布,水声纤弱。山下大石兀立,石质非土非石。山脚树木杂生,以核桃树、柿子树为多,间以榆槐树,苍苍郁郁。这些都与《谿山行旅图》中描绘的景物较为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照金山脉砂砾岩的特质,为范宽创造硬如铁钉的“雨点皴”提供了现实基础。范宽将这种皴法在《谿山行旅图》中作了充分的发挥,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照金山脉的砂砾岩斑斑点点,苍浑厚重的特质。

      中晚唐狂草书僧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及其成因

      李静月(《中国书法》,2010.1.53~55)

      草书的自由体势在雄强狂放的盛唐后得到了充分发展,尤其是中晚唐,以怀素为代表,包括献上人、释高闲、释贯休、释梦龟、释彦修等一批僧人成为了狂草书法的继承者与主力军。怀素颠狂作书,但对自己书法表演、邀诗求誉、干谒名家、西上长安等行为的安排却极为理智,可谓汲汲于世俗声名。不止怀素,这些狂草书僧们皆热衷于一个“名”字,或者说这是他们狂草创作的根本性的心理动力。狂草表演、主动求诗、干谒名流甚至进京谋求君主收留,这与普通士人心理无异,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佛门僧侣,产生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特征的原因有两点:一、中晚唐世俗政治社会在制度上对佛教戒禁的松弛;二、禅宗在中晚唐戒律松弛,最终完成了佛教世俗化的转变。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禅僧们很自然地选择了当时盛行的诗、书等文艺形式作为参与世俗社会的手段,并因为禅宗思想的解放而表现出异乎常人的狂放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