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壁画的创作维度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映辉,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
美术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野见山晓治 东京地铁明治神宫前站陶板壁画 《何时再相见》

      “倾慕西方文化,同时又保持着良好的传统”,“冥顽且能适应激烈的革新”,①这既是美国人类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民族性格所作出的恰如其分的表述,又充分体现在日本现代壁画的创造之中。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以及新型建筑的不断耸立,日本现代壁画进入了蓬勃的发展阶段,壁画日益受到重视,创作规模得以逐步扩大。包括东山魁夷、加山又造、平山郁夫、下田义宽、绢谷幸二、田村能里子和山口晃等众多知名画家都采用绘制手段创作了壁画,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题材、风格十分贴切地服从于载体结构和功能需要,并各有独特的技艺和形态表现,充满生机的画作成为整体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如同绘制型壁画,作为20世纪日本美术的新兴事物,陶板壁画以多姿的气象透露出了质朴的属性。正如评论家中原佑介指出的:“陶土不但能像木料和金属那样达到要求,且具有两者所没有的柔韧性和塑造的自由度。由于这种柔韧的特质,不仅画家乐于采用陶土进行创作,设计家和建筑家也热衷于此。这就是大量多元化的陶壁的生成原因。”②加藤唐九郎、冈本太郎、今井兼次和中村锦平等艺术家们努力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将陶壁在东洋的传统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到新境界,其壁画迸射出博大的生命能量。从业者在兼顾传统与现实,强调东洋式的“天人合一”,追求清寂、细腻的绘画意象之时,还能够主动地包容和吸收外来养分,举一反三,不断起到催化和助推壁画的多维风格、式样的生发之作用,充分展现了日本现代壁画的创作维度。

      其一,艺术家普遍注重用现代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作品的历史文脉。通观50多年来的壁画作品,历史文脉对画作生成所起到的影响显而易见。壁画家们以富有民族、历史和城乡区域特征的造型、符号和色彩,凭朴实的传统自然观表现大千世界,结合日月、山川、河流、春草和秋枫等物象的美质在环境中的呈现,力求使题材广泛、风格多元的画作从人工造物层面上升至“第二自然”层面,成为生态的有机成分。与此同时,他们在内心平静之中领略着“顿悟”禅机,这是普遍存在的创作现实。这不仅反映了传统美学与时代风尚间的内在关联,还反映出作者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

      东山魁夷的重彩壁画《日月四季图》《黎明潮涌》卓然大气,蕴藏着激动人心的力量。由于大师从古代的屏障壁画中寻觅灵感,由天然矿物色绘成的画作高度洗练,流露出去蔽超俗的生命追求。在其后为奈良唐昭提寺御影堂绘制的诸多障壁画作品中,东山魁夷都通过不同的壁画形态来回应环境要求和精神诉求,以具有鲜明隐喻性的绘画面貌,将观者的目光引向一种更为本质的深层。凭借各种天然矿物颜料和水性颜料的渲染,加之适量金箔的辅佐,《山云》《涛声》《扬州熏风》《黄山晓云》《桂林月霄》《瑞光》等画作色彩饱和且富有光泽,既古朴幽深,又暗含着无穷韵味,表达了一种民族气息和人类共通的生命哲理。这些唐昭提寺壁画颇具空灵的禅意和悠远的卧游之境,源于东山魁夷对内心澄澈明洁、灵魂安宁充实的希冀,是他注重心灵境界的净化和提升的必然产物。且听他在散文《听泉》中所吐露的心声:“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③东山魁夷深悟出:只有“舍弃清高和偏执”,才能显露出美的情愫。这也是上述壁画被誉为国宝级精品,并深切感染和打动观众心灵的根本原因。

      同样,平山郁夫的每一幅壁画作品都清新、精美,极具“和风”。他的壁画类型多样,手段各异,诸如横滨国际会议大厦玻璃壁画《星座》、JR上野站玻璃壁画《日本之华》和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陶瓷壁画《广岛生变图》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完美之作。作为绘制型壁画的代表作,由七组画面组成的奈良药师寺玄奘三藏院巨幅重彩壁画《大唐西域图》令人叹为观止。这幅2001年完成,高2.16米、长40多米的作品装置于三藏院专门修建的大唐西域壁画殿里,表现了高僧玄奘西域取经路途上的景色。经过矿物颜色的轻写厚涂,温暖的橘黄色和冷澈的青色形成合奏,冉冉初升的朝阳、黄昏中的沙漠残垣、清冷的月夜等意象在细腻的笔调下显得格外寂静,仿佛传来绵长悠远的回响。观者矗立在画前遐想,既能感到时光静静地流逝,又的的确确体悟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不断延续和拓展。

      在日本的许多室内外壁画中,观者们都可以感受到画家浓郁的历史观,一幅幅壁画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文化符号,诸如陶器的绳纹符号、佛教人像、武士服饰、江户时代的歌舞伎和浮世绘等图式让建筑环境更添上了一抹抹昔日的韵律与风华。这些符号的选取和呈现不仅体现出壁画家们对本土传统的迷恋,还发散出因尽情寻绎文化内涵而生成的不尽意味。关于这一点,系列陶板壁画《江户浮世绘师》颇具典型意义,它由两幅作品组成,是2000年被装置于东京地铁大江户线筑地市场站的,其反映了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贞和胜川春章的历史典故,分别名为《国贞改三代丰国》《浮世绘师胜川春章》。作为一项大型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执行者依循慎重的评选和推举程序,选取了藏于东京都世田谷美术馆的两幅绘画作品为壁画方案。这两幅画作色彩绚丽、造型夸张,均由著名女画家片冈球子于1976年和1987年创作完成。片冈球子运用江户时期的图式和造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擅长美人画的两位画家的创作和生活场景,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和空间的移转。在“拿来”的过程中,项目执行者努力建构起与具体的环境条件和历史文脉相协调的壁画价值观。不仅面向公众、愉悦身心,还旨在彰显属于特定区域的独特品格和人文底蕴。纸上作品经过放大并煅烧后,以陶瓷壁画的形式“不做改动地诠释”,使之在地下空间里为过往的人群带来精彩的艺术享受,进而唤起了人们情感的共鸣。

      其二,壁画家深切地解读建筑观念和公共空间,寻找作品与新型建筑空间的结合点,强化壁画材质、技艺手段和造型形态的表情作用,显示了求新求变的个性特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壁画的材料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天然的植物、矿物颜料、丝麻等纤维材料和金箔等金属材料之外,还运用彩色玻璃、人造PVC板材和树脂镜面去创作作品,皆司空见惯。有经验的艺术家们结合不同材料的属性,施以相应的工艺方法,在刻、编、印、贴中,使壁画的形态肌理产生起伏与变化,表现作品的特质和情韵。由是,或用绿青、群青等岩彩渲染,或以丙烯颜料平涂,或以陶土堆塑,于优美抒情中描绘了斗转星移、四季更迭,体现了岛国人敏感细腻的审美意识,传达出当代壁画面貌的丰富性。随着不同材质、技艺手段和造型形态的彼此结合,壁画形式日益缤纷多姿,与市政机构、大学、银行、住宅区、图书馆、博物馆、海游馆、文化会馆、公园、广场、交通枢纽等各种空间类型之间搭建起了和谐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