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理论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作 者:
骆军 

作者简介:
骆军,男,1969年生,湖北襄樊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9。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以协同学为代表的复杂性科学理论研究的主体及其适应性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涉及到人的意识问题,而人脑本身就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本身也需要各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配合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协同学把不同学科共同存在的协同现象抽取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也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具有契合性。协同学理论表明:政府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产生、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是慢变量,它决定着其他的快变量;舆论力量可以决定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大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巨系统,需要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机制。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0)09-0128-05

      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进行研究,近几年已经成为一个热点。①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综合化趋势,这不仅表现为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多,还表现为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趋势。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协同学理论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协同学理论概述

      协同学一词是哈肯于1970年在斯图加特大学演讲中首次提出的,1972年,在ELMAN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协同学会议和以后有关的多次国际会议上,他更系统、更明确地表达了协同学的思想。1975年,哈肯在美国物理学会的《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了题为《远离平衡及非物理系统的合作效应》一文,第一次完整地表达了协同学的中心原理——支配原理。③ 所谓协同是指协合、协作、合作的意思。④ 哈肯认为,协同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诸如电子、原子、分子、细胞、神经元、力学元、光子、器官、动物乃至人类)所构成的各种系统。⑤ 国内有些学者将其表述为研究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相变,以及相变的规律和特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⑥

      协同学有几个重要概念:

      有序度。在不同的系统中都存在有序与无序的矛盾。有序和无序在一定条件下的对立统一形成系统一定的秩序,此即有序度。在协同学中,哈肯使用了序参量来代表一个系统的有序度,用序参量的变化来描述系统内有序和无序矛盾的转化。

      慢变量和快变量。在由无序到有序转化的临界过程中,按照衰减的快慢可将参数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两大类。有些参数受到阻尼较大,弛豫时间很短就衰减下去了,称为快弛豫参数或快变量;有些参数在变化时出现临界无阻尼现象,几乎不衰减,称为慢弛豫参数或慢变量。慢变量就是主宰系统最终结构和功能的有序度的序参量。⑦

      涨落。即使系统处于有序状态,也并不是说子系统无规则的独立运动会完全停止。系统的“地下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子系统的独立运动以及它们各种可能产生的局部耦合,加上环境条件的随机波动等,都反映在系统的宏观量的瞬时值经常会偏离它的平均值而出现的起伏上,这种偏离平均值的起伏现象就叫涨落。只有那个得到了大多数子系统很快响应的涨落,才能由局部波及系统,得到放大,成为推动系统进入新的有序状态的巨涨落。

      有组织和自组织。从无序状态转变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有序状态,或者从有序转变为新的有序状态,首先需要环境提供能量流和物质流作保证,也就是说控制参量需要达到阈值时,这种转变才成为可能,这是必需的外部条件。⑧ 一个系统在外界强迫下形成的有序行为称为有组织;反之,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强迫时,系统内部自发形成的有序行为称为自组织。⑨ 自组织理论是协同学的核心理论。

      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包括:

      不稳定原理。对于系统控制而言,失去稳定性意味着功能态被破坏,因此不稳定性总是要力图避免的纯消极因素。而协同学正是以探寻结构有序演化规律为出发点考察问题,从相变(平衡的或非平衡的)机构中找到界定不稳定概念的新角度。由于一种模式的形成意味着原先的状态不再能够维持,即变成不稳定的状态,因此这种模式形成现象常被称为不稳定性。任何系统(包括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种种系统)的有序演化可以说都与不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协同学就是研究不稳定性的理论。

      序参量原理。协同学认为,序参量是微观子系统或诸要素集体运动的产物,是其合作效应的表征与度量。序参量的形成,不是外部增加的子系统结构,而是来源于系统内部。当外部控制参量驱使系统远离平衡时,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独立行动开始关联,相互作用,由于涨落的存在,子系统关联与相互作用和环境的能量输入共同构成非线性的耦合关系,于是,协同开始在竞争与协同的矛盾中占据主导地位,子系统形成合作关系,协同行动。系统自组织一般只由很少的序参量来决定,是协同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支配原理。支配原理是说序参量支配着系统整体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又称伺服原理。在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不同历史阶段,系统内不同子系统和不同的运动模式、参量或性质,对系统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不平衡的。当系统逼近临界点时,各种运动模式对系统演化影响的差异和不平衡就表现出来了。它们相互竞争着,慢变量或不稳定模式欢迎变化,适应变化,因而伴随系统的不稳定增长而增长、发展,随之成为主宰系统自组织演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支配着其他运动模式的行为。⑩ 此即协同学的支配原理。

      二、协同学理论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契合性

      为什么笔者要使用复杂性科学理论中的协同学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呢?因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本没有绝对的界限,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是可以被借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

      首先,以协同学为代表的复杂性科学理论研究的主体及其适应性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契合性。在复杂系统中将系统的组成部分称为个体,而在复杂适应系统中将具有适应能力的个体称为适应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为主体,一般又称为智能体。在社会系统中的主体一般指人。CAS理论认为主体具有主动性,富有积极活性和适应性。主体具有的适应性是指它本身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从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并能够利用积累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和其他主体协调一致,促进整个系统的发展、演化或进化。复杂性科学的另一代表霍兰将主体与环境以及其他个体间主动地、反复不断地交互作用,促进整个宏观系统演化或进化所具有的特性称为适应性。(11) 我们的研究对象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而每一个大学生即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富有积极创造性的智能主体。我们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来分析大学生如何才能接受公民意识思想,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为。而且,研究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正是为了不断促进社会整个系统的发展与进步,促使中国公民社会的早日形成。这一点,复杂性科学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