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理论视角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优化途径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昆雄,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蕊,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受众理论是以受众为核心所建构的现代传播学理论。从受众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受众,即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探索和把握传播规律,对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本文借鉴受众理论,在认真分析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的实效性欠佳的原因的基础上,从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入手,探寻通过接受过程的途径优化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原则与方法。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0)08-00142-04

      如何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从事大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这个迫切问题,广大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众多成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视野,充分利用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以拓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推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是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中一个值得尝试的路径。本文试图从现代传播学的受众理论视角,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看作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接受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看作受众,即接受主体,来审视当下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

      一、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现代传播学的受众理论特别强调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受众的主体性;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众是和传播主体相对应,具有平等地位的接受主体。用受众理论分析当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有:

      (一)教育主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忽视了受众的接受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站在教育对象受众的立场来制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特点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解决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错误行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涉及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人们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脱离或超越社会现实这一根基,一味追求理想化、过分政治化的东西,就很难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衔接,也不能根据受众的差异性和对教育的冷淡性的特点来制订各阶段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有的没有考虑到受众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从而影响了受众接受的效果。正如一位学者所述,教育内容“没能做到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针对受众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实际,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充实、扩展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滞后性的这种状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缺乏针对性,缺少时代感,无法深入人心,无法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无法体现时代性、前瞻性,教育内容不能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教育主体不能运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鲜活事例作为教育内容来剖析理论问题,使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离,与社会生活相脱离,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这就减少了受众接受的可能性,进而大大地影响到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呆板。在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不断发生着革命的今天,仍然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采用传统的单纯灌输的方法。这种方法缺少趣味性、缺乏对生活的启发性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性,抑制了受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不能符合受众追求丰富性、趣味性的要求,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缺乏对受众的吸引力,因而也就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接受过程,切实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运用受众理论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角度,分析影响受众接受的诸因素,探索优化接受客体、接受媒介、接受环境等传播要素的途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完善教育内容,扩大受众的反映择取面

      受众理论所揭示的需要驱动规律表明,受众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自身利益或需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否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是否能与受众的需要和利益相关,决定着受众择取面的大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在确定教育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影响因素,尽量选择与受众即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内容,同时还必须研究在教育内容与受众的心理倾向不一致时如何进行传播的问题,把握好教育内容刺激性的强度、新鲜度和重复率,以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下述方面的工作:

      1.分析受众的需要动机,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内容。

      需要是主体实际上存在的一种匮乏状态,是主体积极性之源泉。根据使用与满足论,受众是为了满足自己某种需要而有目的地选择媒介来获取某种信息。在这一意义上,人的行为就是满足需要的活动。人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超越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某种需要处于优势地位,对主体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动机产生最为强烈的影响。因此,应该深入了解受众的内心世界,找出受众个体的优势需要及受众群体的普遍需要,这样才能知道哪种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最能引起受众注意和最能满足受众需要。受众不但需要知道陈自身之外的社会发展变化趋势,以决定自己的目标和行为方式,而且还需要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同社会群体保持交往,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交往,使自己融入到社会群体当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根植于人们现实的社会生活,符合受众的需求,用能够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来丰富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由消极接受向积极接受的转化和飞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