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 者:
姚静 

作者简介:
姚静,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原文出处:
基础教育参考

内容提要:

新加坡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经过东西方文化冲突、融合与交汇,形成了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文章通过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总结出对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三点启示。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0)08-0032-05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新加坡从本国国情出发,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建构本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了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新加坡和中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研究新加坡的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的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造就良好的、起作用的和忠诚老实的公民,使年轻一代在个人行为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忠于国家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好公民》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道德教育教材。自1992年起,新加坡小学各年级均使用新编《好公民》教材。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5个主题,共涵盖35个德育目标。每个主题又分为不同的子目标,如个人主题分为5项目标:一是展示积极的自觉和自尊心,德育目标是自尊、自信;二是表现出个人责任感和义务,德育目标是自我责任感、节俭、敬业、乐群;三是表现出对自己的认识,德育目标是自尊、诚心、诚信;四是在追求生活目标时表现出坚毅的精神,德育目标是毅力;五是认识和表现出正直的个性,德育目标是诚、勇、守诺言、信任、义。在每项子目标里又列出了具体要求。新加坡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目标体现了: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价值观,训练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教导学生处事待人需为他人设想的道理,使学生明白作为年轻公民的责任。

      1991年,新加坡政府向国会递交了关于建立新加坡公民“共同价值观”的白皮书,主要内容是:(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先,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既是新加坡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观,也是新加坡中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根据“共同价值观”的教育精神,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按照该大纲实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所有中学公民道德教育开设《新公民学》和《公民与道德教育》等课程。新加坡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标准较侧重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不同年级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学一、二年级偏重学生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三、四年级偏重灌输公民与社会意识。课程标准包括7大主题:(1)培养公民良好的品德;(2)重视个体发展,发挥个人潜能;(3)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4)重视家庭生活;(5)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发挥社区精神;(6)加强对文化与宗教的认识;(7)发扬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每项主题又分不同子目标,每个子目标又列出具体要求。

      二、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新加坡在检讨20世纪50年代的伦理教育和20世纪70年代的国家社会观念教育得失的基础上,在公民道德教育内容上确定了“三兼顾五强调”原则。“三兼顾”,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五强调”,即一强调国情,新加坡基本国情是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东方小国,不能脱离这个现实来谈道德教育;二强调国家特色,新加坡是东方之国,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民主;三强调国家意识,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之上;四强调德育内容、德育形式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五强调潜移默化的教育,借助故事与榜样的影响力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依此原则,同时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差异及心理发育特征的不同,结合现实的生活及社会需求,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一整套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丛书,包括《好公民》、《道德与生活》、《公民与道德教育》等。这些丛书大体涵盖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1)国民意识;(2)法治精神;(3)种族民族和谐;(4)文化包容;(5)伦理与道德责任;(6)基本的为人处世准则。这些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以传统东方文化共同价值观为载体,嫁接西方新伦理精神;二是内容设计的层次感与综合协调性好。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小学将原来的《好公民》课改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课程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名称不变,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改革后新加坡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涵盖5大主题:(1)个性塑造;(2)与家庭的联系;(3)对学校的归属感;(4)作为社会一分子;(5)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这5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每个年级包括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等6个范畴,分别阐述课程标准中列明的主题。中学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的行为符合业已形成的价值观。

      三、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

      公民道德教育课程肩负着向青少年正面传授公民与道德知识、行为规范,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的重要任务,是学校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据新加坡教育部规定,现行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公民与道德教育》为必修课,6年总课时为360课时,采用本民族语言教授,1-3年级以连环画为主,4-6年级以生活实例为主。中学1-2年级的公民道德教育课——《公民与道德教育》,是一门用英语教学的必修课,到了中学3-4年级,《公民与道德教育》定为每周2课时的考试科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