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宏观反思

作 者:

作者简介:
邓希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所副所长;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特约研究员

原文出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内容提要:

青少年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群体,目前亟须从宏观上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地位、目标、核心、实施和载体进行反思,找出症结并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0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认同并趋于稳定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走向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道德能否最终巩固在青少年价值观念中的主导地位,取决于自身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强弱和有效程度。

      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标:基本准则还是道德理想?

      道德教育目标决定着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在道德教育目标中,存在着道德准则和道德理想两种层次的道德教育目标。道德基本准则是对所有公民的普遍要求,与法律具有更强的互补性和渗透性;道德基本准则是社会结构对社会成员的外在规定性,是任何一位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的伦理标准,是维护社会公德和人类道德底线的最外在的保障。道德理想并不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往往针对社会的精英群体和具有自觉道德意识的部分社会成员;道德理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发自个人内心的道德诉求,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而通过自身的道德示范来影响和带动他人的自觉道德素养和道德能力。

      道德理想曾是我们党能够在艰难困苦环境中不断战胜敌人、战胜自我并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长期一直强调战争年代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并以此作为衡量道德表现、改善道德水平,甚至是解决社会腐败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利器。但是,我国的道德发展状况,尤其是青少年道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也正是在这种道德理想的衡量下,认为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了,“道德滑坡论”一度充斥社会。有的把“三信危机”归结为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简单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信念危机,忽视信仰和道德诸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原来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标未能有效地区分道德理想与道德基本准则的内在区别。

      道德教化是道德教育的关键途径,有两个作用方向。一个是通过道德理想引领社会精英群体和具有自觉道德意识的部分社会成员进行道德自律,形成道德榜样示范来促进社会更为浓厚的道德氛围;另一个是将道德基本准则为所有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来防止践踏社会公德和道德底线。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关键。当前,社会成员普遍的利益增长和利益平衡是道德伦理最需要关注、也最需要完善相关准则的领域。为此,要从道德基本行为准则入手,积极探索和建立要求全社会都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定位适合社会精英群体和具有自觉道德意识的部分社会成员的道德理想,并使道德基本准则和道德理想成为层级分明、定位清晰并有机统一的道德准则规范体系。

      青少年道德教育核心:可持续发展还是临时任务?

      道德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和社会稳定的伦理保障。党历来非常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针、内容及方式提出明确目标和规定。

      但是,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未能形成一个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一以贯之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建国以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轨迹是围绕党的工作重心而不断变化。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1958年变为“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四个观点”教育;“文化大革命”中进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教育;粉碎“四人帮”后,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1981年提出“五讲四美”教育,后来又补充为“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1983年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教育;1989年以后,进行“反和平演变”教育、“两史一情”教育;现在,又回归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种跟随形势变化的道德教育,总体上取得应有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道德教育内容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层次性,着重于翻新口号、掀高潮,忽视了经常稳定持续发展的教育体制的构建,导致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标准不断发生变化,使青少年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取向。

      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已经具备建立内容稳定、机制长效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的基本条件,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正确处理好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为此,必须坚持“总体目标,一以贯之”的创建原则,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都应包括总体目标规定的基本要求,以保证德育要素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的创建,必须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的继承性和时代特点,必须结合时代内容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与经济社会其它方面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道德教育实施:联合作战还是单打独斗?

      确立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标,既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又要坚持整体性和层次性,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整体培养的目标体系,坚持一元化的价值目标导向。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同文化背景,将道德教育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向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确立不同学段、不同年级道德教育的分目标,使道德教育目标更加贴近教育对象的现实生活。各分目标之间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从而使“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培养目标得以细分和量化,并按照道德发展层次和教育对象的需求,进行近距离、小目标、持续性的德育教育,使党的要求和学校规范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准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