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作 者:

作者简介:
渠长根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高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为此,高校应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既需要转变观念,在价值定位、指导思想上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念,又要从实际出发,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在机构设置、资金支持、课程安排、队伍建设等环节,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持续推进。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0)03-0053-04

      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前者主要面向本专科学生,以课程教学为主,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规定,具体由四门必修课和配套选修课组成。后者主要面向研究生,以学科点建设为主体,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等六个二级学科组成。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的不同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同一个序列中前后相继的两个不同阶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二者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的新课题。

      一、新问题、新要求、新理念

      高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思维逻辑上,是科学发展观的应用性问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事业、引领高校发展这一重大课题中的次生层面的问题。

      第一,高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生成和内化经历了一个研究渐热、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关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各界的研究十分活跃,早已超越了对“是什么”和“为什么”等基础问题的阐释阶段,目前已经深化到高校理应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如何追求科学发展的“怎么办”层面上来了。“高校唯有立足社会全局,方能定位准确、融合有力;高校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潮流”,等等,诸如此类的探讨从宏观上为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又把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深入到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中,推动了宏观研究的具体化。例如,作为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1]也有学者指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务必坚持以人为重、以人为先。这是高校发展、稳定、提高的基础。[2]

      应该说,所有这些有益的探讨,都指明了一个共同的方向:高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和谐校园建设、党建工作、课程教学等纳入校内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观。更重要的是,这些渐次统一的思想观点和渐次提升的认识水平,都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造就了必要的舆论基础和观念前提。

      第二,在次生和中观层面上,深入解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其实,这两者无论是在各自子系统内部还是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问题。比如,在诸如教学内容统筹衔接、实施途径协调、教师双重身份确认与互通、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如果不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是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和有效发展的。如果说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以前发展得比较稳定并富有成就,那是高校在摸索中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科学发展理念的结果,而最近这些年暴露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如教育质量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高校不同程度地偏离了科学发展理念所致。

      因此,高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既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当前,高校应当乘着全党深入研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尽快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考筹划、拓展并聚焦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两个并行不悖的领域中来,努力探索其科学发展的规律,并以此为重要契机,加快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步伐。

      二、时代价值与多重意义

      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放在一个平台上,思考科学发展问题,这既是一种新理念,也是一种新工作,更是一种需要竭力打造的新机制,其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涉及面广、作用持久而体现了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实现引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价值。我国60年来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高校更应深入研究如何卓有成效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优势,发挥其育人、导向、护航的功能,通过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比如,高校可以本着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筹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成为高校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域和载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要受众和接受群体是研究生,他们是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高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学科的政治保障、文化导引、道德干预、价值评判等旗帜和坐标作用,而且,也成为实现与其他众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大基础性课题。进一步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干部分,只有率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以坚定的信念、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精神与和谐的工作机制、扎实的工作成效,在确保自身良性发展的同时,给高校的发展以方向和品质的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