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晓波(1965-),男,辽宁昌图人,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总结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并据此提出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创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点建议。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2009)06-0112-03

      “模式”一般被理解为“一定事物通过程式化的处置而成为同类事物的典范”或定型化的活动形式和操作样式,它是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积累、相对定型的典型经验的集中概括与反映,为处理其他同类事物提供了可供借鉴与应用的一般操作样式[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则是包括一定观点和理论、一系列原则、策略方法和途径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能使学生认同传授者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维护现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模式,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抵制、削弱、甚至肃清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我们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模式进行考察分析,以借鉴其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借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对于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进和提高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

      美国在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社会问题,由此引发了道德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种类繁多、方法各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的模式:

      1.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是指使受教育者通过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学习,获得最合适和清晰的个人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以路易斯·拉恩斯、梅里尔·哈明、西德尼·西蒙为代表的价值澄清学派学者认为:传统的价值教育方法是以成人的行为方式为模板,把儿童限制在成人认可的价值中选择。由于其中的灌输味道太浓,导致了实际效果的不理想。课堂教学应该是“柔性的、随意性的和激励性的”的讨论,而不是价值观念的坚持性、预定性的兜售、推销与强加。“价值澄清不同于传统学校价值教育方法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向学生传递某种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所谓正确的价值,而是强调通过一系列价值澄清策略教给学生一些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和自我评价、自我指导的能力,并使他们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行为。”[2]

      价值澄清模式的运作过程中强调四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要接受现实,即原原本本地接受他人,不必对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三是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作出多种选择;四是培养个人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除了要考虑这四个因素外,还要按选择、珍视、行动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即自由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对结果深思熟虑的选择、珍惜爱护自己的选择、确认自己的选择、依据选择行动、反复地行动)来进行操作。

      2.道德认知模式。道德认知模式是继价值澄清模式后在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模式,它是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包括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在内的庞大理论模式。

      道德认知理论认为,道德教育是引导学生通过与其道德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从事积极的道德思维,诱发认知冲突,从而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使学生不断发展或建构他们的道德观,促进其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道德判断是一种本质的自发的思维过程,必须在冲突的道德情境中,才能提高他们对这些冲突价值观的批判能力。“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做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3]。为了弥补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不足,柯尔伯格进一步主张将道德讨论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在道德讨论中增加一些对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讨论,使道德判断的发展能更多更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美国道德认知学派面向阶段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案而采取的主要途径是:道德讨论课,渗透于社会学习、法律教育、心理学和性教育等课程领域的“隐藏课程”活动,重新组织学校环境,让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活动。

      3.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个人认知、个人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道德行为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模式应强调以下几点:

      (1)注重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形成问题。与以往的教育模式不同,社会学习模式没有把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与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对应起来,而是主张儿童个体如何在成人榜样的影响下学习特定的道德行为,注重研究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社会因素。

      (2)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社会学习模式坚信榜样的力量,坚信多种示范行为必有其教育效用,认为儿童的品德主要是榜样示范向儿童心理内化的结果。

      (3)强调动机的激发作用。班杜拉把人的行为动机分为对结果的期望和对自身行为效能的期望,开创了对自身效能期望研究的先例。他认为人们仅有对目标或结果的期望动机是不够的,只有当人们感觉到这一目标不仅是可望的而且是自己可能做到的,才能更有效的敦促人们去为之奋斗。

      社会学习模式主张通过以下途径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净化社会环境,关注大众传媒对儿童品行的各种正负效应,提倡向儿童供给优质的精神食粮;要求成人行为检点,为人师表,树立现实生活的榜样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