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

作 者:
秦宣 

作者简介:
秦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经过了多次调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它折射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辉煌与挫折、艰辛与探索。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9)10-0023-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曾使用过“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共同政治理论课”、“马列主义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两课”等名称,但绝大部分时间都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经过了多次调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49-1956年)

      中国共产党有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党成立之后,就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革命时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初的一段时间内,根据新民主主义建设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需要,在吸收老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创建了新中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1949年底,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总结报告中指出:“新区学校安顿后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其主要目的乃是逐步地建立革命的人生观。”[1](P4)当时确定的课程是“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这三门课程被认为是改造学生思想,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基本的课程。教育部还对“社会发展史”和“新民主主义论”的教学内容作了专门规定。

      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95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各高等学校1951年度上学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的指示》,将“社会发展史”改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与“新民主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同时开设。三门课着重于讲授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1](P9)

      为了很好地执行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高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水平,1952年9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对加紧培养高等、中等学校政治理论师资作了全面部署。同年10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次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确定马列主义基础自1953年度起为各类型高等学校及专修科(二年以上)二年级必修课程的通知》。根据这些文件,此时中央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

      1953年6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改“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史”及“中国革命史”的教学目的和重点的通知》。此次课程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解决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当时高级中学三年级已经开设的“共同纲领”课程与“新民主主义论”的政策部分重复;同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部分,又与“政治经济学”的新民主主义经济部分重复。开设“中国革命史”主要是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新的胜利,系统地讲授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政治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从而提高思想与政治水平,树立和巩固革命的人生观。[1](P16)

      经过几年的探索之后,1956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试行方案)》,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规定为“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门课。

      总的来看,自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初创期,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由于新中国刚成立,高校思想政治课刚建立,因而课程调整力度较大,教学内容处于变动之中。课程设置受苏联影响较大,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展开。

      第二,党中央此时强调,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掌握现代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身体健康,并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1](P20)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此后几十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几十年中,虽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一直处于改革和变动之中,但此阶段的教学内容却一直保留下来。

      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1957-196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56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试行方案)》,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逐步走上正轨,但由于受1957年反右和1958年“大跃进”“左”倾思潮的严重冲击,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