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经济圈发展迅速,其生产总值占全国份额不断提高。从目前经济形势看,京津冀城市经济圈起步稍晚,发展较为缓慢,然而京津冀城市群处于环渤海中心区域,区位条件独特、经济基础雄厚。将京津冀城市群培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对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提高京津冀城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加强城市之间的整体联系、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务之急。发展现代物流能够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优化区域发展环和区域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 城市作为支撑区域内资本、信息、资源和技术网络的节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城市群是指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即由许多城市组成、彼此的联系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的城市群体。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 物流产业的发展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而发展的,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城市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带动了城市物流输入的无限扩大。当城市群的经济不断发展,物流产业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配套的产业随之发展,并且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比较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承德市、张家口市、秦皇岛市、沧州市、廊坊市八个地区的城镇组成。其占地面积为18370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人口7605.13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5.79%[2]。京津冀城市群连接中国华北、西北,面向太平洋,是一个理想的物流中心,如果成为服务整个亚洲的大物流圈,形成京津冀多赢的经济带,将会大大提高中国北方的竞争实力。天津港与秦皇岛港吞吐量均在亿吨以上,区域内铁路、公路交通发达,这些都是现代物流赖以生长的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在地理位置上是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在经济上则是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的经济带。 首先,在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方面。从总体看,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规模较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货运总量看,京津冀地区2006年的货运量仅相当于长三角地区2001年的水平;从增长速度上看,京津冀地区货运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9%,而长三角则保持着9.7%的增长速率;从物流增加值看,京津冀地区物流增加值上涨最为明显,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7.5%,显然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人均物流增加值来看,京津冀2007年物流发展水平与长三角2004年水平相当。 其次,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较为明显,极大地限制了物流产业的发展。2007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人均GDP分别为56044元、47972元和19967元。河北省的城市没有能力引进、吸收和消化北京和天津的各种必要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的管理制度;而北京、天津所出现的产业集聚、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因周边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适宜,难以推广或扩散,进而影响物流的交往和合作。相比之下,长三角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逐渐向四周扩散的经济梯度,经济落差相对较小。各城市的产业联系较密切,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其他城市主动与上海接轨,联动发展的意识较强,为物流合作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社会物流需求不足。在其区域内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较大,非国有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经济运行的活力相对不足,而在大企业中,多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通常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物流外包性不强。 二、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区域性分析 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都会要求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先投向最有效率的区位。在这些区位,由于经济活动的集中会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市场力量通常是递增或非递减的,从而市场力量将促使这些地球的经济活动更加聚集,导致报酬递增。由于经济的聚集,这些地区将会持续而快速地成长,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但同时也会导致发展的不均衡。 美国经济学者赫希曼认为,“不均衡发展策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他认为,经济进步并不会同时在每个地方出现,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区域经济实力中心首先呈现。然后,经济进步一旦出现,其巨大的经济推动力,将会使经济成长围绕最初的“增长极”而集中。因此,不均衡是经济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但当这种不均衡所产生的“增长极”达到经济高度发展阶段时,就会产生“涓滴效应”,生产力的分布就会趋于分散或均衡化,导致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逐渐缩小,达到相对平衡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