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简化而来,1997年提出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国家“十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把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湘中地区作为重点培育,形成七个新的区域性城镇密集区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七级”。长株潭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都市人口有密集化趋势,进出口规模和销售规模日益扩大,迫切需要一个“巨大”物流渠道。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心城市的建设,区域城市的发展,要求建立现代物流,并制定一个适应长株潭区域经济的物流发展战略,使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在经济上的龙头带动作用得以发挥并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实力。 1 长株潭物流产业概况 1.1 产业规模 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助推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08年全年实现GDP4 565.31亿元,增长14.5%,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1%,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长沙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 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5.1%;株洲市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09.5亿元,增长13.4%;湘潭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76亿元,同比增长13.8%。[1]在经济总量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作为衡量物流产业规模大小重要标志的物流业务量也获得了快速增长(见图1),物流总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见图2、图3)。
图3 湘潭市1997-2004年货运总量(万吨) 数据来源:2005湖南省数据统计年鉴。 1.2 产业结构 区域的产业机构及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与区域物流产业结构以及物流服务水平有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长株潭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别(见表1)。
从表1来看,2004年,长沙三次产业结构就已实现了“三、二、一”的转变,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到1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50%;湘潭三次产业结构比株洲要协调;株洲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比长沙、湘潭分别低了13.2和5个百分点,比长株潭平均水平低9.1个百分点。至2007年,三市第二产业比重较2004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第一、第三产业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1.3 基本态势 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将在湖南发展的征程中扮演特别重要的角色。[2] 从湖南省物流产业整体规划来看,湘江水路物流是条主线。湘江聚集着长株潭城市群,港口成为湖南物流“一盘棋”,从纵、横两个方向展示长株潭城市群及湘江水路物流在中部城市群中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首先,长沙港公共平台优势凸现。长沙港通江达海,奠定了其在湖南贸易物资流通中的中心地位;其次,株洲港货源辐射广阔。株洲是湖南省的工业城市。有株洲车辆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冶炼厂等。货源辐射有进口的矿石,浏阳、醴陵大量出口的烟花鞭炮、农副产品等大宗货源。多年来,株洲港成为铁、公、水交汇的枢纽;再次,湘潭港重要物流集散地。湘潭是湖南的重工业基地,有湘潭钢铁厂、涟源钢铁厂等省内乃至全国都较有影响的钢铁工业企业,也有丰富的有色金属产品。湘中、湘东的货源腹地大,对水运的依赖性强,两个钢厂每年需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矿石就有500~600万吨,出口的钢材每年近2 000万吨,全部是由铁水分流,其中走水路进出口的货物占80%左右。[3] 2 长株潭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特征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服务两型社会,方向明确 2001年,国家经贸委决定把长沙等四个城市作为社会化物流服务的试点城市,为长株潭区域物流的产业化提供了条件。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物流是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有些城市可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为湖南物流发展,打造长株潭物流中心指明了方向。尤其是2007年国务院发文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一起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开放试验区之后,长株潭现代物流产业服务好两型社会的方向就更为明确。 2.1.2 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 从现有的交通基础条件来看,以长株潭为圆点发射出去的高速公路射线分别有:长株潭—岳阳,即临长高速;长株潭—益阳—常德—张家界,即由长益、益常和常张三条高速公路组成;长株潭—娄底—怀化,由潭邵、邵怀高速公路组成;长株潭—衡阳,京珠高速潭耒段。为完善长株潭“两型社会”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目前湖南省发改委正在着手进行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5”城市群交通网络规划工作,而“3+5”城市群交通网络规划中,将以长株潭为核心向四周发出六条高速公路“射线”,除目前已建成通车的四条外,长株潭—浏阳—南昌、长株潭—醴陵—萍乡也已进入了“六射”高速公路网络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