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和国际物流的枢纽,发挥了辐射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发展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港口建设飞速发展,基础设施规模逐渐扩大,功能逐步拓展,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港口朝着集群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国家也将港口建设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高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再加上广阔的港口腹地,为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重要条件。 一、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概况 1.港口物流进入高速增长时代 近几年来,我国港口物流已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虽然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国港口也保持了正增长。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09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3 433万吨,同比增长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33 586万吨,同比增长7.7%;内河港口完成199 847万吨,同比增长8.8%;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96 990万吨,同比增长7.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80 200万吨,同比增长7.2%,内河港口完成16 791万吨,同比增长16.3%;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1 070.22万TEU,同比下降6.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 975.84万TEU,同比下降6.1%;内河港口完成1 094.38万TEU,同比下降7.4%①。尤其是上海港,截至2009年底,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 5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②。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回暖和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有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全年增速将明显快于2009年,有望达到两位数增长。 2009年,全球前10个集装箱大港我国便占有6席,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上海港2009年的货物吞吐量达到5.9亿吨,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 500.2万标箱,继续名列全球第二。在前10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2009年我国的广州港、青岛港分别较2008年排位再上升1名,显示出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在全球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目前,我国港口总体规模和吞吐量居世界前列,拥有16个亿吨大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千万标准箱的世界10大集装箱港口中,我国就占据了5席,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到2008年底,我国港口生产性泊位31 050个,比1978年增长了44倍。全国港口数413个,其中年吞吐量在1 000万吨以上的沿海港口36个,200万吨以上的内河港口8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 416个,10万吨以上泊位142个,5~10万吨泊位366个,万吨级泊位数比1978年增长了11倍③。 2.保税港建设如火如荼 保税港因其巨大的优势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从200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第一家保税港区开始,3年后我国保税港区数量已达13个: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广西钦州、厦门海沧、青岛前湾、山东烟台、深圳前海湾、广州南沙和重庆两路寸滩、江苏张家港。保税港兼具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区港一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出口加工区相比,保税港区具有物流分拨等功能,使其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与保税物流园区相比,保税港区允许开展出口加工业务,使其更具临港加工优势。保税港的建设可以促进内地枢纽港口作为中转港口,能极大提高我国港口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带动世界港口布局的变化,使世界航运中心向我国倾斜。 3.港口新格局已经形成 我国港口分为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两种。近几年来,我国的港口的发展朝着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六个港口群、三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体系。六个港口群体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三个国际航运中心为: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香港、深圳和广州三港为主体的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以大连、天津、青岛三港为主体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4.港口在国际上彰显重要地位,航运市场向中国转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港口吞吐量1 000万吨,到2008年达到70亿吨,增长了700倍。在港口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上对外贸易对我国港口业的积极拉动作用,我国港口无论在规模、数量还是吞吐量方面都排在全球港口的前列。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中国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大大提升了中国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应对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使我国港口吞吐量最先出现正增长。再加上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国际商品、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加快了向亚洲地区转移的速度,中国也持续保持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链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沿海港口最发达的港口之一,国际航运资源向亚洲地区进一步集聚,其重心正在向东亚尤其是中国转移。 二、我国各港口竞争国际航运中心的现状与问题 港口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地域形态,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发展。由于港口的发展能明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均加大了对本地港口投入的力度。港口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活跃的国际贸易为港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港口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便出现了,即我国与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国与国之间的港口竞争演变为国内各港口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一些大港如上海港等在加紧建设或扩容,中小港口也都在积极建设。港口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外贸业务来支撑,港口业规模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这些港口将会通过各种手段来争取货源和船运公司的挂靠。另一方面,港口业务的同质化使得即使在同一个港口群内的不同港口也不得不进行竞争。当然,港口之间的适度竞争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贸易和综合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港口项目开发和运营管理水平,有利于运输市场开拓和技术改进,但是港口之间一旦形成过度竞争,其危害将相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