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七大难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现代物流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加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有以下一些问题应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广泛注意:

      第一,立法问题

      我们的物流业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政策尚不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但制度和法规方面的不完善却常常阻碍着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业以供需方的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要求物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供与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即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加快物流信息的传递,目前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制约着物流业走向合理化、现代化和专业化。

      第二,系统性问题

      我国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具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

      第三,基础设施的问题

      我国物流基础性设施规划不甚合理,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与世界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情况相比,我们的物流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在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现代化科学技术使用手段等方面差距甚大。

      第四,物流需求市场化问题

      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个方向,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劳务的运作方式。发达国家物流业实证分析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到50%份额时,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同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中显现出“小、少、弱、散”的现象,企业优势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低。根据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结果看,商业企业物流主体11%为供货方,62%由企业自己解决,第三方物流比例为27%;生产企业原材料和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为第三方物流的所占比例仅为19%和18%;而且由于对现有物流状况不满意,有6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长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

      第五,标准问题

      我国的物流中心配送效率较低,标准化建设滞后。在中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IRR)只有1%多一点。这说明我国虽然近年来已经建成了一批集储存、保管、集运、养护、整体、分拣、配货、送货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但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做指导,为自身服务营建者居多,无法达到经济配送规模,绝大多数配送中心只能充当仓库或运输中转站的角色,配送中心各项功能远远未能发挥出来。

      第六,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为数并不是很多,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通过委托培养方式培训员工的物流企业比较少,且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很不规范,由此导致物流人才稀缺。

      第七,经营管理思路问题

      我国物流业中自营物流仍然占有相当比例,造成了社会物流业整体运作效率低。目前物流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物流执行主体以“自我实现”的传统运作模式为主,直接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