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发展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突破口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爱东(1965-),女,天津市人,经济学博士,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市场与流通。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物流产业绩效水平,对于我国利用全球化机遇发展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影响我国物流绩效的核心因素在于居高不下的国内物流成本,而影响国内物流成本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与制度。因此,要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高物流绩效水平,必须进行持续的制度创新,创造高效的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发展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突破口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冲破物流非友好的恶性循环,实现我国物流产业由偏友好型向友好型转变。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字号: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高物流绩效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目标。海关的服务效率、与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内陆运输、物流服务、信息系统及港口运转效率等,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及时提供低成本的货物贸易和物流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更好地利用全球化机遇发展经济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提高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应该通过改革与制度创新,大幅度提高物流产业绩效水平。

      物流绩效指数(以下简称LPI)及其指标建立在一项对跨国货运代理商与快递承运商等专业人士的问卷调查基础之上。物流绩效指数及其指标具体给出的是1~5范围内的数值,这个数值可用以解释绩效衡量的结果。例如,对问卷调查中其他相关信息的分析发现,一般来说,物流绩效指数低1分(如不是3.5,而是2.5的话),意味着进口时从港口到公司仓库需要多耗费6天的时间,出口时需要多耗费3天的时间,同时也意味着入关时需要耗费5倍的时间在货物检查上面。[1]

      物流绩效涉及以下七个方面的指标:(1)海关的清关效率及其他边境机构的办事效率;(2)货物运输与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的质量;(3)安排国际货物运输的便利性与负担能力;(4)当地物流产业竞争力;(5)跟踪国际货物运输的能力;(6)国内物流成本;(7)货物运输抵达目的地的及时性。[2]

      一、中外物流产业绩效差距与制约因素

      从衡量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物流绩效指数来看,居高不下的国内物流成本是影响中国物流绩效的核心因素,而影响国内物流成本最重要的因素则是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与制度。为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高物流绩效水平,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创造高效的物流产业发展环境。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物流绩效指数在150个国家中排名第30位,得分为3.32,与收入较高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从区域范围看,在亚洲,新加坡世界排名第一,日本排名第六,中国香港排名第八,中国台湾排名第21,韩国排名第25,马来西亚排名第27,均高于中国的物流绩效水平(参见表1)。

      从收入水平看,我国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一,如果把中高收入的国家也包括进来,我国排名第三(参见表2)。

      从物流绩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看,我国物流绩效指数在150个国家中排名第30位。其中,海关效率得分2.99,排名第35位;基础设施得分3.20,排名第30位;国际运输得分3.31,排名第28位;物流竞争力得分3.40,排名第27位;追查与跟踪能力得分3.37,排名第31位;国内物流成本得分2.97,排名第72位;货物运输及时性得分3.68,排名第36位。我国与物流绩效指数较高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物流的总体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供应链最薄弱环节的影响,即使只有一两个方面表现较差,也会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表现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供应链最薄弱的环节就在于国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国内物流成本的排名取决于其得分,国内物流成本得分越低,单项排名越靠后,国内物流系统效率越高,物流服务水平越高。如在物流绩效水平较高的国家中,日本LPI排名第六,国内物流成本得分2.02,排名第148位;美国LPI排名第13,国内物流成本得分2.20,排名第144位;德国LPI排名第三,国内物流成本得分2.34,排名第135位。

      从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看,200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8.3%,而同期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低于10%,存在很大差距。[3]

      物流绩效水平首先依赖于更为宽泛的政策维度,包括总体商业环境、物流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治理的总体情况。当地物流服务市场治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使用实体网络连接全球市场的能力。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货物的安全性(防盗)、宏观经济情况、体制的潜在力量等,都是物流绩效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根据2009年《营商环境报告》,通过对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证、雇用员工、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投资者、纳税、进行跨国界贸易、执行合同法、关闭企业等方面进行调查得出的营商容易程度指标,这些物流绩效较高的国家,其营商容易程度指标也比较高(参见表3)。[4]

      物流绩效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其引致成本要比物流绩效水平较低的国家低得多,这种差距能够决定一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直接物流成本在物流绩效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则表现得相对较为接近。引致成本与可预测性成反向相关关系,且不断下降的物流绩效会使引致成本迅速上升。在发展中国家,物流绩效与不断增长的贸易量密切相关。企业竞争力对所在的物流环境相当敏感,企业竞争力取决于物流成本、供应链效率及总体经济环境,特别是物流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物流成本包括货物运输费、港口装卸费、保证金等手续费、代理费、赔偿性支付等,以及需要支付的因供应链缺乏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而形成的引致成本。[5]它们必须承担更高的供应或生产的存货投资或使用费用更高的运输方式,以保证按时交货。[6]

      例如,面对同一个汽车生产商,在意大利,供应商需要维持7天的库存水平;在摩洛哥,需要维持35天的库存水平;在某些非洲国家,需要维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库存水平。在孟加拉,服装产品有10%通过空运来满足欧洲购货者的时间要求。

      发展水平中等的国家如果物流绩效水平较低,其竞争地位很容易受到削弱并因此产生较高的引致成本。物流绩效水平较低的国家,其企业经营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因为它们需要担负较高的运费以及较高的引致成本(如图1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