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频频出现的铁路“抢运大考铁路运力,“运输难”依旧纠结着中国铁运的神经,伴随着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要健全和完善我国以铁路为主线的应急运输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国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在多数情形下,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总体上还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应急物流的铁路运输保障,往往同时涉及部队与地方,由于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铁路与军地联介指挥体系,造成了应急物流中的联系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从组织机制上看,应急物流组织更多为临时性的,彼此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和整合,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组织效率不高。 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的“重点”是渠道的通畅,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都会造成应急物资的“断流”,从而影响事态的顺利发展。铁路运力不足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目前我国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抢运只能解一时之渴,对于铁路运使系统来说,加强全国铁路网建设和完善,才能提高运力。此外,铁路目前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 制约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铁路是半军事化企业,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具有不计物流运作成本特点,危机一旦发生,部与路局就会成立相应的危机处理领导小组,以应急运输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这种运作机制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以行政强制力为基础,统一组织指挥应急物流保障活动,使整个物流运作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对危机的及时解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物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正规化、法制化的应急保障机制,整体秩序紊乱,应急物流保障运输成本高、效率低、遗留问题多。 就社会物流组织构成来看,我国应急物流企业发展严重不足。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企业是应急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市场实施主体,而国内专门从事应急物流的企业还相当缺乏。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建设的滞后也有碍于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 铁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部门,铁路在遭遇突发事件或危机时。其对社会的影响是连锁、多层次的。“铁路运输是应急物流的一个重要运输主线。应急物流是铁路社会功能的体现,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各方参与的运作系统,对铁路运输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调用,最大限度地调集各种社会优势资源”王忱说。 除了政府协调机制的完善,王忱认为,要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关键一点要完善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保证应急交通运输线路全时畅通。“树立‘多式并用’的指导思想,建立陆地、水上、空中多维立体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网络,实施多方式的综合运输,确保应急物流运输的及时有效。” 在健全硬件运输网络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铁路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把其与指挥、采购、配送、仓储系统通盘考虑,达到信息的无缝连接。铁路应急信息系统的建立,要加强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网,明确信息提供责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应急物流信息传递手段比常态下的信息传递更为先进、稳定和更具抗干扰能力,以便提高应急物流的实施效率,减少物流损失。此外,铁路应急物流工作要有预警意识,这对铁路应急物流至关重要。王忱强调,铁路应急物流应建立应急物流预案,以确保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铁路应急物流还应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物流运作能力。 铁路运输作为应急物流最重要的工具,其应急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应急物流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铁路应急物流应积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铁路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