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物流业形势与趋势 1.社会物流成本占据国民经济较大比重 通常,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近20年来,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目前平均约为10%左右,而且这种下降趋势还在继续。例如,美国1981年全部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为16.2%,2007年已降为9%左右。发展中国家的物流水平落后,物流费用大约占到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0%~30%。 2.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 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专注于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社会化。近些年,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已经成为各国物流外包的重点。物流外包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增长,并成为物流市场发展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呈现几大特点:(1)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采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客户手中”。(2)服务的专业化。如美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都有自己明确的行业定位。(3)专业化基础上的综合化。如运输企业介入仓储服务、多式联运、门到门、海运企业上岸、货运代理企业下海、互为代理或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扩张。 3.企业物流的供应链组织模式逐步兴起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物流活动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制造企业将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规划、制造库存、仓储和物料处理职能集成为物料管理,将包装、产成品库存、配送规划、订单处理、运输、顾客服务集成为实体配送予以统一管理。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企业将物料管理和实体配送进一步集成在一起,并给予统一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改进,即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规划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这种改进突破了单一企业的局限,用更开阔的视野关注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总成本和效益,这种物流组织的改进效果极其显著。 4.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有较大发展 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出现,是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物流园区发展进行规划和政策扶持,按经济特性把全国分为八大物流区域,在各区域建设、整合物流设施,形成物流园区,然后区域间通过干线运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近海运输)形成跨地区的物流系统。欧洲一些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也开始建设物流园区,德国在物流园区建设方面则后来居上。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兴起,主要是基于减轻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满足仓库建设大型化趋势、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等原因。 5.跨国企业兼并重组推动物流产业组织格局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物流和运输企业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合,物流市场的兼并重组变得十分活跃,并一直延续至今。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主要着眼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优势互补或网络扩张,实现物流服务的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其结果是出现了世界级的“物流巨头”。如美国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的业务网点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00个转运枢纽和配送中心、7万个投递和零售网点及8.8万辆递送车,平均每天有1000多次航班起降,投递1360万件包裹和文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跨国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使得发达国家物流活动范围和影响力从一国物流向全球物流延伸,这顺应了跨国投资、异地采购、异地生产、异地销售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物流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 6.循环物流逐步得到重视 随着经济增长受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约束越来越强,发达国家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从重点关注正向物流转向统筹考虑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一体化,即着眼于构筑循环物流体系,这使得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在发达国家成为新的发展动向。为了推进这方面的建设,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相应的立法。如美国1976年就制定了《固定废弃物处置法》,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德、日等国先后颁布了促进废物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推动逆向物流的有效实施。2002年,日本在颁布的《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中,提出了“构建低环境负担的物流体系,为循环型社会作出贡献”的目标。 7.物流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增强 近年,发达国家还大大加强了物流安全体系方面的建设,主要鉴于物流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会造成突发性的严重损害,包括人身伤亡、设备损失、商品损失以及环境的破坏等。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发达国家强化了对货物与人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把物流与供应链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例如,美国投入上百亿美元提高航空安全性,提供数亿美元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启动海洋运输安全行动计划,加强货车公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运输等的安全。[1]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物流大国地位基本确立,但远非强国 2008年,中国GDP超过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比重的6.6%。从一些物流指标来看,不少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中国还不是物流强国。(1)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国内物流效率不高,使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仅为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几。(3)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提供能力、服务创新能力、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很大差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