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创业板的推出,让一批创业者在荧光灯下出尽风头,制造了新一批的财务英雄,也让隐藏在他们身后的风险投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名利双收。 一年后的10月30日,创业板引来周岁生日,也将迎来首批上市公司的集中解禁洪峰。据统计,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除了宝德股份发行前的股东三年限售外,其余27家公司在11月1日解禁股数接近11.96亿股,而目前它们总流通股本只有10.3亿股。以9月17日的收盘价计算,届时解禁市值将高达333.18亿元。这对于目前的创业板市场,不啻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而这仅仅是开始,数据显示,这27家创业板公司在本次解禁洪峰后依旧有23.72亿股的股份处于限售阶段,未来将陆续地取得流通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创业板公司亦将解禁。 重压之下,危声四起。目前,质疑的矛头普遍指向创业板公司纷纷辞职试图套现的高管们,但实际上,风险投资是另外一支重要的力量。面对高估值的市场,风险投资公司出售股份落袋为安的冲动远远比高管套现来得更加强烈!11月1日,解禁的风险投资公司股份总额约占当时解禁总额的12%,市值将近50亿。低廉的投资成本决定了一旦股份解禁,作为理性投资者的风险投资公司尽可能快地抛售股份的可能性最大。 ◎风险投资的角色 风险投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风险投资的形式,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硅谷,其英文名词是“Venture Capital”,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一家名为J.H.Whitney & Co.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执行合伙人Benno Schmidt在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也有翻译为创业投资的,两种说法的实质基本是一致的。 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资金问题,尤其是刚起步的创业企业。小企业的特殊性和传统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理性歧视,使得小企业产生权益性资本的缺口,严重制约了其成长。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创新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 风险投资,不是一般的金融投资,也不是一般性质的资本运作,与传统的金融服务不同,它是在没有任何财产抵押的情况下,以资金与公司业者持有的公司股权相交换,投资是建立在对创业者持有技术甚至理念的认同基础之上。风险投资的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初创时期或快速成长时间的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偿还。如果投资成功,风投资本家将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如果不成功,钱就打水漂了。对创业者来讲,使用风险投资创业即使失败,也不会扛上债务。 风险投资的真谛不仅仅是为创业者提供资本,注资仅是它的投资任务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它将帮助创业者建设企业。风险投资不仅参与企业的长期或短期的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目标的测定、企业营销方案的建立,还要参与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为企业追加投资或创造资金渠道,甚至参与企业重要人员的雇用、解聘,为企业提供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 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控股,无论成功与否,退出是风险投资的必然选择。风险投资从风险企业退出有三种方式:IPO、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很显然,风险投资公司抛售创业板上市公司解禁股份以获取丰厚利润无可厚非。 风险投资的“红与黑” 大家普遍的观点认为风险投资公司所提供的资本和增值服务对培育被投资企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需要抵押,不需要偿还的钱,谁不想要啊?于是乎,在互联网疯狂时代,无数创业者怀揣着这样或那样的idea寻找风投。的确,与具有比较高声誉和广泛社会、经济网络的风险投资公司,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结合,会为被投资企业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机会。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其专业能力为被投资企业在设计公司治理和利益机制,设计管理体系与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促进企业发展。 风险投资并不是简单的“高风险高收益”机制,通过其选择投资企业、投资项目的严格遴选程序,风险投资实际上在寻求合理预期的高收益与合理控制的高风险两者之间的平衡。在此投资目标下,风险投资公司必然首先寻找那些管理团队稳定、素质相对较高,处于成长期并且具备独有竞争力的企业注入资本,然后培育其成长,在条件成熟时启动退出机制。 除破产清算退出外,风险投资要想通过有效资本市场获益退出的话,被投资企业必须向未来的潜在投资者传递企业未来成长的可持续性、财务盈利且安全的信息,同时需要通过一个职业化的稳定的诚信专业管理团队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佐证这些信息的可靠性。风险投资资本注入,最为明显的效应就是被投资企业资本条件的大幅改善,提供增值服务,引导被投资企业管理逐渐步入职业化的正确轨道,确保足够的资源投入并发展主营业务,塑造光荣的成长历史,以求满足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条件。 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合理控制风险,一般都会要求在被投资企业拥有一定的权力,通常会要求或帮助被投资企业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比较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并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确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开放了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抑制了企业家个人独断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