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0)04-0015-05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已远远超出经济范畴,在社会多个领域引起重大变迁。社会的变迁,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大变动,而这种变动首先通过处于人生敏感期的青年反映出来。不少学者认为,新世纪青年价值观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自我价值意识显著增强”,“以自我为中心”、“价值取向趋向于以物质利益为唯一价值尺度”、“行为方式趋于务实求新”,同时又“形成主流化多样化发展的态势”、“爱国主义彰显”等。[1][2][3] 青年的社会化离不开家庭,婚姻是青年组建新家庭的合法基础,而爱情又是青年步入婚姻殿堂的精神基础。所以,对家庭、婚姻、爱情的态度是青年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人生进程影响极大。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相当显著。对广州青年的家庭婚姻爱情价值观念变迁的研究,将成为考察新世纪我国青年价值观念变迁的典型和重要的案例,可以较好地反映当代青年价值观在社会巨变中的变迁轨迹。本文采用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广州居民基本价值取向年度调查”的数据资料(跨度为1999~2009年,由于某种原因2000年的数据缺失),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分析广州青年家庭婚姻爱情价值观的变迁,并从中洞察其发展趋势,以反映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变迁。 “广州居民基本价值取向年度调查”的内容,除了“家庭”、“婚姻”、“爱情”三个指标外,还包括“身体健康”、“金钱”、“个人事业(事业发展)”、“物质享受”、“国家富强”、“服务社会”、“社会和谐”、“自由”、“人权”等指标,共12项。应该说,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清晰,涵盖了人生价值选择的基本方面,构成了人生追求的核心内容。“广州居民基本价值取向年度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每年入户访问广州市辖的越秀、荔湾、白云、海珠、天河、黄埔六区的居民;调查样本在2003年以前为500,2003年及以后上调到1000。调查样本基本符合社会总体情况,具有较强的统计代表性。 关于青年的年龄界限划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中都有不同意见,本研究根据现实的需要将其界定为18~45岁,且根据古人言“三十而立”,把广州青年分为18~30岁的“年轻人”和31~45岁的为“中青年人”。在2003年之后的被试中,另外选取了46~60岁的“中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两个参照组,从而描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家庭婚姻爱情观念、刻画广州青年家庭婚姻爱情价值观变迁历程。以2009年为例,总样本为1016,其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总样本的36%(有效人数为366),31~45岁的“中青年人”占38.7%(有效人数为393),46~60岁的“中年人”占19.4%(有效人数为198),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5.9%(有效人数为59),各年龄段的样本基本达到社会调查最小样本30的要求。 二、变迁 (一)家庭观——继承“以家为重”的传统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基层组织,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历年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在广州青年价值取向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家庭”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肯定,大多数年份的比例维持在九成以上(见图1)。2008、2009年调查显示:青年对价值取向前三位的选择中,“家庭”的被选比例在六成左右,稳居第二位,仅次于第一位“身体健康”,远高于第三位的“金钱”(见表1)。这表明,长期以来广州青年一直是“以家为重”,并没有像有些媒体渲染的那样——当代广州青年不在乎家庭了。
图1:1999年以来广州青年对“家庭”重要性的评价
从不同年龄人群对比发现,年轻人对“家庭”的重要性评价高于中年人和老年人。通过座谈我们发现,广州年轻人、中青年人的这种价值取向不仅与传统文化“家”的观念密切相关,也与近年来的市场改革,尤其是与社会福利方面的改革密切相关。与中国经济的市场改革进程同步,社会福利(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等)也逐步市场化,使得家庭在提供社会福利项目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城市住房价格的高涨,年轻人不得不让父母一起来承担高昂房价的成本,或在无力购房情况下不得不与父母住在一起。诸多社会现实表明家庭在市场化过程中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安全保障,这也成为广州青年家庭观念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身体健康”、“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与“家庭”等指标一并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指标的重要性比例多年来稳居前列,反映了身体健康、家庭和国家(社会)是支撑广州青年价值取向中最有力的因素(见图2)。这是否可以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老人生信条在当代广州青年身上亦有重要体现呢?即使不能断言,也凸显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国家民族意识、社会和谐价值取向在青年身上的烙印,表明他们不是“缺(迷)失的一代”,并非“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