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卡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青少年学生生存教育模式研究——从体育角度的思考

      郑颂平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少年和儿童时代的教育重点在家庭,在家庭的教育中学会对生活的自理、自主、对情绪的自控以及自我防范的能力,为学校生存教育的培养奠定坚定的基础。而在青少年时期则注重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重点教育应在学校。在生存教育方面,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性更强,更有计划、更有组织,更具系统。体育运动是生存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提高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力量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特别是合作精神的培养,以便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延伸与发展,人在家庭与学校学习到的各种技能均需要在社会中磨练,在社会中检验、在社会中完善,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最终实现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的高度统一。

      原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88~9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

      邓秀华 丁少洪

      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明确的社会归属取向,在社会结构中缺乏明确的定位,产生城市社区的认同危机和个人身份的认同危机。同时由于社会孤立,他们所获得的信息经常只能局限在同一个空间的老乡圈子里,只能获得过剩的工作信息和市场,不利于职业的流动。而且在地位获得中,难以联结不同的等级地位层次,很难获得一种地位资源的积累,使得他们与城里人心理落差拉大,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他们可能将“打工无前途,回乡没意思”进一步演化为“打工无希望,回乡更失望”,只能游荡于城市,形成新失业群体、新贫困阶层。他们离开原籍后基本脱离了其户籍所在地基层组织的管理,而在城市又没有组织起临时的管理机制,这种制度的缺失和管理的缺位使农民工缺乏外部保障和约束,长期处于一种漂泊、失意的心理状态。

      原载《青年探索》(广州),2010.3.16~23

      儿童语言早熟与家庭社会工作干预策略

      张学东

      李红霞

      在我们观念里始终延续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早当家”无论是穷家还是富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趋之若鹜”。如何“当家”?无非就是能够像大人一样料理一些家务或者是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一些家长往往不把孩子当孩子,而用大人的语言和行为来教育孩子,当孩子说出一些与年龄不相称的话(主要是成人化语言)时,家长往往很兴奋,还不停地向别人转述,引以为豪。正是“早当家”的思想作祟,使得很多家庭为有这样一个“早当家”的孩子而自豪,孩子的言行也确实秉承“早当家”的理念。在这种传统思想影响下,儿童语言早熟似乎成为必然。

      原载《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3.19~23

      日本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历史进程及特点分析

      杨婧

      2001年日本成立“疏远科学技术、理科对策小委员会”,通过调研明确了国民疏远科学技术的原因在于:一缺乏对科学技术、理科的关心;二缺乏科学技术、理科方面的情报;三缺乏从事科学技术的动机。为建设“顶喜欢科学技术、理科”社会,日本采取了三个主要措施:一是建设科学重点高中,二是科学协作计划,三是开发数字化教材。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学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集合学校、社会和企业各方面的资源,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可以接触先进科技,与科研人员沟通,培养对科技工作的兴趣,以及重视科技知识的环境。

      原载《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长沙),2010.3.125~1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