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价值观和生活观的比较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岷,四川省团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年工作、共青团工作;魏平,成都龙泉驿区大面镇,大学生村官。

原文出处:
青年探索

内容提要:

通过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四大青年群体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他们在价值选择、道德判断、闲暇安排和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压力敏感区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存在着职业背景下的明显差异和某些共性。在设计共青团工作的活动和项目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的特征,以便为广大青年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80(2010)03-0077-07

      进入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年群体的分化速度明显加快,青年群体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青年高度流动、高度分化,不同类别的青年群体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及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不同职业背景青年群体的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是新时期青年工作面临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有效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青发[2009]7号《关于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对分类指导重点青年人群的划分,我们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四大类青年群体在价值追求、需求满足、利益诉求、压力感觉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试图通过调查数据的实证性分析,了解这四大类重点青年群体的差异和特点。

      本文的数据来自2009年初对四川省内的11个市州(成都、攀枝花、绵阳、德阳、广元、宜宾、雅安、资阳、凉山州、阿坝州等)各阶层青年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15~35岁的青年,对该年龄段内不同类型的青年按行业和职业进行配额抽样,由相关地区团县委工作人员根据抽选原则组织被调查者本人填写问卷,并统一寄回。本次调查共发下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95份,有效问卷占91.8%,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的样本共676份,其中大学生286份,企业青年194份,进城务工青年63份,农村青年133份。

      为了能更形象直观地把握不同类别青年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变化差异,我们把相关调查数据从五个方面分类图表化,观察不同类别青年价值追求、需求满足、利益诉求和压力感觉,试图寻找出一些趋势性和规律性的特点。

      一、价值选择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选择,我们对身边一些重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过程中所持有的标准和尺度就构成了人生价值观。青年的人生价值选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思想认识水平的青年群体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不同。在对个人价值大小的判断标准上,各类青年群体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38.73%)”、“生活是否舒适(18.41%)”、“金钱和权力(17.14%)”、“是否干出一番大事业(15.26%)”。

      可以看出,不同职业的分类对不同青年群体个人价值的基本判断有一定影响。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使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判断的社会属性有所减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具有强烈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和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改变命运的追求(见图1-2、图1-4)。他们对“社会贡献”的认同度比其它三类青年要低得多(见图1-1)。

      

      数据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农村青年对金钱和权力的价值选择远高于平均值(见图1-3)。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农村青年的弱势特征显著,这种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特点使他们对金钱和权力有更强烈的渴望。

      二、道德判断

      道德判断,其实就是对道德现象作出判定的逻辑形式,是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一个环节。人们对生活中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外化为行为实践,因此对青年群体道德判断的考察,对预测其潜在的行为可能,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类青年都普遍认同目前我国社会中“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平均观测值高达47.32%。其中大学生和农村青年的认同度最高,企业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度略低(见图2-1)。值得注意的是,对社会上仍存在的不讲诚信的行为,大学生和企业青年都表示“不管别人怎样,我都要讲诚信”,而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这方面的认同度就显得很低(见图2-2)。对“路见不平”表示将“拔刀相助”者,农村青年与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度呈现出反向差异(见图2-3),昨天的农村青年到今天的进城务工青年,在从乡村走进城市的历练中,他们在见义勇为的道德观上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这是我们在分析这类青年群体时还需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内容。

      

      三、闲暇安排和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幸福生活需要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对这个观念的认同度,工作相对稳定的企业青年和稳定性很低的进城务工青年的差异很大(见图3-1),有明显职业分类的痕迹。农村青年对建立幸福美满家庭的认同度最高(见图3-2)。在闲暇时间的安排上,各类青年群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农村青年闲暇时间用于喝茶聊天的时间明显高于其它类别青年(见图3-3)。我们认为,闲暇时的喝茶聊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所事事的消遣,它实际上是不同类别青年对信息、商情、人际沟通需求的外在反映。也许是农村青年的聚集相对分散,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参与机会不多,故更看重朋友间这种聚会的信息交流方式。大学生更多的闲暇时间是“上网”(见图3-4)。

      四、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压力敏感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