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430 文献标识码:A 青年网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时政话题、表达政治情感、讨论社会热点,在现实中已经形成了一支重要的话语力量。与此同时,青年网民的政治参与也表现出民粹主义的特点: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以民意自居,反对精英和权威,捍卫平民大众的价值和尊严。这种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平台而形成的新型民粹主义,我们不妨称之为赛博民粹主义(cyber-populism)(又称网络民粹主义、电子民粹主义)。与前网络时代的民粹主义相比,赛博民粹主义有着显著的不同:它的行为主体是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它的作用方式是电子化和符号化的,是在虚拟空间实现的;它的动员速度和影响强度都是空前的。鉴于青年网民的赛博民粹主义正成为当今社会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的视角对青年网民赛博民粹主义的基本性质作一学理分析。 一、人民至上性 赛博民粹主义的首要特性也是最重要的特性是人民至上性。人民至上是民粹主义的核心价值。尽管民粹主义的表现形态各异,但它们都体现了对人民(或民众),尤其是中下层平民的终极关怀。这里的人民一般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1)人数上的多数,即人民或民众在一国总人口数中占据相对多数甚至是绝对多数;(2)收入和财富处于中下层的平民和贫民;(3)他们在社会分工中大多从事体力劳动;(4)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相对不高,对政治的认识浅薄。(5)他们是无组织的、原子化的个人。在古希腊,人民或民众常与暴民联系在一起,以民众为主体的民主政体在当时也并不受欢迎。柏拉图将民众喻为需要有人看护的“猛兽”。18世纪以来大众政治运动的发展,使得大众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现代政治的实质也逐渐变成了“大众政治”①。 从思想来源上看,民粹主义的人民至上性实质上源于近代以来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近代民主理论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平等思想为民粹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卢梭提出,人民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被代表。而民粹主义者所做的,正是要兑现民主人士所谓的“将权力交给人民”以及“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承诺。英国学者玛格丽特认为,现代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包含着两个相互矛盾的层面:救世性和实用性,民粹主义的产生源于民主内部这两个层面的内在紧张关系。从救世性的观点看,大众权力处于救世想象的核心:人民是合法权威的唯一来源,当他们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将履行救世的承诺。从实用性的观点来看,“民主意味着制度”:不仅是用来限制权力的制度,而且还是用于产生权力并使之有效运转的制度。② 因为如此,西方的自由主义民主强调法治、制度在民主维系中的作用。塔尔蒙也认为,18世纪以来,就逐步形成了两种政治倾向:自由主义民主和救世主义极权民主。③ 某种意义上说,民粹主义是随着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而出现的近代现象,它更多地体现了“救世”民主的一面,而否定了其“实用”的一面。 赛博民粹主义继承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人民至上价值观在青年网民身上形成并成为他们网络言行的价值标准,与青年网民的身心特点、教育经历和社会背景有关。中国青年网民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如学校教育和外界熏陶)不可避免受到各式各样民主观和人民观的影响。他们在学校和主流媒体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群众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中国转型期社会中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等,都对青年网民的价值观产生冲击,使他们更易于站在人民的立场。青年网民充满着理想主义,具有青春的叛逆性和独立性,对于社会上发生的腐败与丑恶现象,他们总是疾恶如仇,不予宽容,这也助长了他们对精英和权威的对抗心理。大多数青年网民本身也来自中下层的平民家庭或经历过类似背景,他们对于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对于草根阶层也有着本能的亲近和认同。在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下,青年网民认为有必要站出来捍卫草根阶层的利益,为社会不公主持公道,为中下层平民的苦难抱打不平。互联网因其便利性很快成为青年网民完成“为民代言”使命的重要渠道。在互联网上,青年网民自愿充当起“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言人,他们通过发贴、跟贴的形式对丑恶现象进行抨击,同时为现实中受损的底层人民利益进行抗争。赛博民粹主义张扬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在互联网上,人民成为一个不能被批评的敏感词汇,因为人民是改革进程中的受损者和道德沦丧的社会里唯一美德保存者”④。互联网上的民意也总是习惯性地倒向弱势的平民一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互联网又被誉为一种“平民媒体”。 二、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或直接民主是民粹主义的价值诉求之一。民粹主义不相信精英,不信任代议制民主,倡导民众对公共决策的直接参与,追求无需代表的直接民主。因而,全民公决、公民投票、公民创制等常被视为民粹主义的价值诉求。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使民粹主义的直接参与或直接民主诉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因而,赛博民粹主义进一步强化了民粹主义的直接参与性。 第一,互联网使代议制民主让位于直接民主。直接民主的形式曾在古雅典出现过,但近代以来,由于民族国家的兴起,直接民主制在一个超大规模社会的实行是不可想象的。地理条件、人口数量、交通、时间成本等都决定了直接民主难以在一国层面展开。尽管卢梭认为人民主权不可被分割、不可被代表,提倡建立人民直接管理的政府,但是他也承认,直接民主只能适用于小国寡民或地区层面。密尔也认为,“理想的政府是全体人民参加的政府,但是由于人口和面积的限制,所有的人亲自参加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因而,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⑤。现代国家大多是实行一种间接民主形式,即代议制政体。代议制政体的实质是国家的实际最高权归于人民的代表。这样一种体制基本保证了国家权力机构的有效运转,避免了参与“超载”的问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过去,受制于交通、地理、时间成本,民主参与的成本高、周期长。现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各国、各地区连成了一体,形成了“地球村”,民主参与更为便捷,成本也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