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价值观向“后现代”转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鲁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社会转型从经济、社会、文化、信息革命等方面都对青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青年在社会价值观念及取向、人生价值观及取向、日常生活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近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优秀课题《北京青年的后现代价值观》调研成果揭示,北京青年的价值观已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变迁。

      理论范式

      从“现代化”转向“后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青年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在有关青年价值观变迁的理论研究方面,似乎出现了一种不谋而合的“研究范式”的“转型”现象。美、欧、日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纷纷感到,用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范式,再也无法解释他们所处的当代社会的青年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了。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始用“后现代化”或“脱现代化”的理论范式来解释本国青年的文化价值变迁及其行为方式的变化。

      在美国,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密歇根大学教授R.英格莱哈特(Ronald Inglehart)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资料和“欧洲晴雨表调查”资料写出,并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43个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变迁》一书。该书最大的理论特色是,作者在描述与分析世界价值观变迁的数据资料时,完全“超跃”了以往在现代化理论框架或范式下,对文化价值变迁所作的从“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变迁这一最为常见的、“单向度”的观察视角或观察维度的局限。根据1990年至1993年对40多个社会所作的“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横惯数据分析,英格莱哈特明确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变迁实际上存在“两个维度”。一个是“现代化”维度。它反映的是从“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变的程度;另一个是“后现代化”维度。它反映的是从“生存价值”向“幸福价值”转变的程度。此外,他还依据近20多年来的“纵惯数据”,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当今世界发达工业社会出现的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从“现代价值观”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shift)的文化变迁趋势。他认为,已经并将继续发生的这种文化价值变迁,在其方向上显著地不同于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的“现代化”,因而,人们再也不能用“现代化”这一概念来对它加以概括。相反,对于发达工业社会正在发生的这种文化价值变迁,用“后现代化”这一概念来加以概括则显得更为准确和恰当。英格莱哈特将后现代化看做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从社会目标、个人价值观念和权威系统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后现代化与现代化,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之间的主要区别。见表1(Ronald Inglehart,1997)。

      

      在欧洲,现任国际青年社会学委员会(RC34 of ISA)秘书长Claire Wallace与Sijka Kovatcheva合著的《Youth in Society——The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Youth in East and West Europe》一书,是目前欧洲青年社会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力作。该书对东、西欧青年的比较研究,不仅摆脱了那种简单数字罗列式的比较方式,而且还采用了一种新的理论架构。这种新的理论架构,同样是后现代化的理论范式。这从该书的最后一章的标题,即“结论:后现代化与青年的解构”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Claire Wallace and sijka Kovatcheva,1998)

      在东亚,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先生写了一本专著,名叫《“认真”的崩溃——新日本人论》。作者在该书中明确指出,后现代主义的范式正在装点着青年人的生活。因此,现代化的理论范式已不能解释当代日本青年中的价值现象和行为方式了(千石保,1999)。

      具体表现

      从物质主义开始向后物质主义转变

      在1999年实施的中日韩三国青年社会意识调查中,“您认为政府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是什么?(限选3项)”测量的是青年的脱物质主义与物质主义价值观。题中列出了7个具体的实际选择。选择维护国内的治安和秩序、发展经济、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这三个答案的分别计1分,选择努力提高学术和文化水平、增加人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增进和外国的友好关系这三个答案的分别计-1分,如果选择了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计分。然后将被调查者对此题的三次选择的选项的得分相加,就构成青年的脱物质主义价值综合指数,得分在-3至+3之间。分数越低代表脱物质主义越强,而分数越高则代表物质主义越强。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见表2),属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得分在-1至-3之间)的北京青年所占比例不高,大约占一成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二成左右的人得了“0”分,即它们不再属于物质主义价值观青年阵营,已经开始了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