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卡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是谁?:流动少年的多元身份认同

      石长慧

      虽然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由户籍制度为主导的一系列城市社会排斥制度为流动少年的身份认同提供了结构与制度框架,确定了社会边界,使得他们难以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和“北京人”;但是流动少年并没有被动地接受制度、他人和社会对自己身份的规定,他们是社会中灵活的个体,其身份认同是流动的、不断建构和解构的。这种身份认同处在形成和变化过程中,只能理解为“成为”和“变成”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表现在,随着社会化背景的改变,农村儿童逐渐成长为“城市化的少年”。而在与包括父母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城中村内的外地人,北京本地人、北京及家乡的同龄群体等的互动中,这些城市化的少年中的一部份消解了对“农村人”、“老家人”的身份认定,并对“农民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等身份提出了挑战和质疑。

      原载《青年研究》(京),2010.1.25~39

      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探析

      何祥林

      美国制定了“美国学校关于加强道德教育的10条建议”:1.所有和美国教育事来有关的人——从校务委员会成员到地方行政官员,乃至每一个教师——重新负起学校道德教育的义务。2.教育家应与家长、宣传工具、商业社会、法院、公民团体、宗教组织等通力合作,建立一个有利于学校培养道德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3.学校应当明确正义、利他、勤奋和尊重他人等的定义,并传授这些美德。4.学校应当使道德工作,超越认识领域,渗入感情和行为。道德行为不仅在于懂得什么是善,还应包括颂善和行善。5.道德教育对于少儿应当包括社会化的各种适当形式的品行教育,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应包括慎密的思索和行为决断。6.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考察学校生活中的特点,为保证社会风气和教育活动中道德水准的同时上升做出贡献。7.深入研究道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吸收其领域的研究成果。8.教育工作定期地对学习的道德风气和学生的行为举止作出评价,并将这些评价结果公诸于社会。9.学校应当为教育和管理人员规定他们应发挥的作用,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10.教师都应对道德教育给予较多的关注,以保证教师有必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去履行他们的道德职责。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京),2010.9.59~60

      SNS:青年人求职新平台

      马川

      青年人需要在求职跳槽前利用SNS挖掘已有的人际资源,扩大人际交往圈,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青年人可以在尽量多的SNS圈子中对工作经历、职业描述、技能专长、教育经历、荣誉奖励、兴趣爱好等个人资料进行详细的描述,这些内容越丰富越完整,就越容易被潜在的机会找到。同时,也有助于朋友们了解你的职业目标、求职行业、特点和专长,在推荐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在公布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以留言和招呼的形式及时向SNS圈内的朋友寻求帮助,让他们有意识地关注招聘讯息。当然求职本身是通过网络人脉关系进行的,因此还要注意掌控个人资料公开的程度,哪些项目公开或者不公开,要考虑及选择清楚。在保护人个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有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公开。

      原载《当代青年研究》(沪),2010.3.54~57

      论偶像剧对中国内地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影响

      顾理平 郑炜

      当今社会教育和文化界越来越多的批评指出偶像剧有其世俗性和功利性的文化特质,剧中大肆宣扬奢侈挥霍的消费态度,导致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甚嚣尘上,而自处其中的青少年群体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如他们的成才观念和职业选择观已经呈现出功利性、世俗化的特点,把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人生追求和个人成功的标志。电视剧的创作者应注意引导偶像剧中积极的文化因素,促进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青少年闲暇教育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原载《电视研究》(京),2010.5.68~7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