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区域青少年宗教意识的人类学考察

——以兰州市红古区回族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闪兰靖,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闪兰靖(1977—),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民族理论、社会学研究

原文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对城乡结合区域回族青少年宗教意识的考察表明,城乡结合区域青少年受观念变化与“文化圈”等方面的影响,宗教意识呈现弱化的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回族群众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伊斯兰教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受到挑战。如何保护传承优秀的伊斯兰文化成为迫切的任务。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0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10)03-0106-06

      我国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意识、宗教活动可以说渗透到了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融化在民族意识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现阶段,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宗教意识有了新变化,出现了新特点。本文在城乡结合区域即兰州市红古区进行的人类学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回族青少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宗教意识做初步的分析。

      一、背景概述

      (一)红古区概况

      红古区位于兰州市西南部,东接兰州市西固区,西临大通河,南濒湟水河与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甘肃永靖县相望,北部黄土岭与永登县比邻,区人民政府驻地海石湾镇。海石湾镇东至兰州市公路距离108公里,北至永登县城76公里,西至青海西宁市107公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城3公里,东南至永靖县城118公里。兰青高速公路贯穿其境,兰青、青藏铁路通过境内,交通便利。

      “城乡结合区域位于城市建成区外围,从社区类型看,它是从城市到乡村(或者从乡村到城市)的过渡地带;从经济类型来看,这一地域也自然成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渐变地带。”[1](P505)红古区境内,分布着窑街煤电公司、兰州碳素有限公司、大通河水泥有限公司、兰铝河湾铝厂、河湾电厂、花庄国家级粮食储备库、花庄奶牛场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从地理位置和人口结构上看,该地区明显具有城乡结合区域的特点。

      2005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红古区总人口为13.4万,回族人口963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24%。红古区回族人口现在主要分布在窑街镇和海石湾镇。

      红古区境内的伊斯兰教,清代随着回族信教民众前来而传入,至民国时期有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就其教派分支而言,主要有格底目、伊黑瓦尼派。红古区的回族,把格底目习惯上称为“老教”,伊黑瓦尼称“新教”。“老教”人数较多。“新教”民国初年传入红古并迅速发展。

      (二)田野方法

      笔者的田野工作主要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以主位(Emic)与客位(Etic)观察和深度访谈为辅的方法,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可以进行量化的数据资料,观察和深度访谈则是为了对问卷资料加以丰富和补充,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问卷资料的可靠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186份,收回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为86%。

      二、红古区回族青少年宗教意识考察

      笔者对回族青少年宗教意识的考察,是通过他们对伊斯兰教宗教仪式、教义的认知与参与程度展开的。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分为强化仪式、通过仪式和纪念仪式。[2](P134)

      1.强化仪式——礼拜

      礼拜仪式是伊斯兰教仪式中最为日常化的一种仪式,虔诚的穆斯林一天五番拜坚持不懈,昏晨不辍。《古兰经》说:“你们在晚夕和早晨,应当赞颂真主超绝万物。天地间的赞颂,以及傍晚的和中午的赞颂都只归于他。”每天的五时拜有:晨礼(四拜)、晌礼(十拜)、晡礼(四拜)、昏礼(五拜)、宵礼(九拜)(中国穆斯林把这五拜一般称为“邦达德”、“撇什”、“底格尔”、“沙目”、“虎甫滩”)。

      聚礼,《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当聚礼日召人礼拜的时候,你们应当赶快去纪念真主,放下买卖。”聚礼,阿拉伯文译作“主麻拜”。是指在主麻日(每周五)晌礼时间在清真寺进行的集体礼拜。

      会礼,阿拉伯文译作节日礼拜。指伊斯兰教开斋节和宰牲节举行的集体礼拜,因有大聚会之意,所以译为会礼,是伊斯兰教非常盛大、隆重的宗教仪式。

      2.通过仪式——朝觐

      朝觐,音译为“哈吉”,为伊斯兰教五功之一,指每年在西吉来历12月8日至12日在麦加参加集体巡礼天房及其他圣迹所进行的一系列祈祷活动。

      3.纪念仪式——尔麦里

      尔麦里也是穆斯林经常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尔麦里意为“行为”。在伊斯兰教中泛指各种宗教功修和善行,是信仰的组成部分。在门宦中,特指纪念教主及其家族成员、殉教穆斯林生辰和忌日的宗教活动。一般须集会念经、设宴待客,教众向教主奉献等,系圣徒、圣墓崇拜的标志。普通穆斯林群众参加此类宗教纪念活动也成为尔麦里。

      笔者在红古区窑街上窑清真寺(老教),做了一个月的跟踪调查。该寺有1个开学阿訇,5个二阿訇,4个学成阿訇(按照当地对学成阿訇的定义就是这些人已经具备当阿訇资格,等待其他坊请去当开学阿訇);11个满拉,平均年龄15岁,最小的13岁,11人当中只有2人初中毕业,其余都是小学毕业,分别来自民和县、东乡县、广河县和大通县的农村。

      笔者在跟踪调查期间,每天按时参加五拜,发现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去寺里礼拜的人当中90%是50岁以上的老人,在每天的五拜当中参加晨礼和晌礼人数最少。并且有一天在这两项礼拜中除寺里的满拉11人外,再无其他年轻人。只有每个礼拜的主麻日参加聚礼的人数较多,最多的一天笔者统计的人数是127人,其中青年33人,在这些人当中35岁以上年龄的人较多,有8人在20到30岁之间。在一个月的调查中,每个礼拜的主麻日聚礼人数最多,平均98人,其中青少年平均是14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