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两位青少年教育专家撰写的“‘男孩危机’:一个亟须关注的教育现象”(《光明日报》2008年12月9日)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各地报刊和网站为此引起热议,与此同时,《拯救男孩》(孙云晓等,2010)的畅销书在热卖。一时间,“‘男孩危机’正向大学蔓延”、“中国男孩大衰退”、“男孩已处于‘全面落后状态’”、“男孩女性化日趋严重”、“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为凶猛的杀手”、“父教缺失造就‘娘娘腔’”等报道和文章连续发表。 专家所得出“中国0至18岁的男孩正面临着学业、体质、心理、社会适应力等各种危机”等研究结果,是他们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晶,孙云晓研究员也是我所尊敬的在该领域业绩卓著的权威学者,更何况,学界的不同见解见仁见智。但中国男孩陷入“全面衰退、危机”、需要被“拯救”的最新成果使不少家长疑信参半甚至引起很大的焦虑,一些专家以“教育公平”为由提出降低男孩入学标准以及班干部选拔和中小学教师招聘应限制女性等对策更令人担忧。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一些被过度渲染的事实加以澄清,并对某些所谓的“阴盛阳衰”现象背后的原因谈些个人的看法。 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指示器? “全国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比例持续上升,甚至通常是男生‘优势领域’的理科状元也逐渐被女生占领”以及“女生获得奖学金的比重超过男生”,被一些传媒反复强调为专家所认定的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测量指标。其实,这只是反映了部分考试成绩突出女生的学业成就,即使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也未必表明女性在教育领域已占据优势地位,“阴盛阳衰”的所谓“性别倒挂”已威胁到男孩的生存。 不可否认,近20年来,高等院校女生比例大幅度增长,从1988年的三分之一上升到2008年的近50%,应该说性别平等在高校入学率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假如我们的招生工作彻底贯彻男女平等原则的话,女大学生比例或许会更高。根据笔者的调查,许多女生考分高的专业(文科为主),都给予男生降低入学标准的优惠待遇,即在120%(最高为140%)投档范围内的男生,即使分数较低也可优先录取。一些学校认为女生比例在50%以上就达到了性别平等(但实际上该专业的女生考分高于男生的占60%-90%);或借口女性死读书、创造性思维差、后劲不足、毕业分配难;甚至以学生宿舍中厕所等设置无法让更多的女生入住等各种理由限制或少招女生。许多学校在某些女生考分高的专业,通常在20%-40%的自主选择中“惠男抑女”,这已是圈内人众所周知的“合乎情理”的潜规则,也是未被公众所监督的教育不公正的客观事实。但在某些专业尤其是所谓的高端专业,即使男生考分较高或录取率达70%-90%,也很少有学者或学校认为对女生不公平,并提议或采取将男生比例限制在50%的做法。也就是说,男高女低、男强女弱依然被社会所普遍认同为常态、合理和公正的,反之则是非常态、不合理和不公正而需要纠正的。 然而,尽管女生入学率上升较快,但分类统计还表明,教育层次越高,女生的比例越低。2008年女生在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9%、48.2%、48.2%和34.7%,①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的比率作为评估性别平等的主要指标,并认为“50%的比例”反映了良好的性别平等。笔者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2009年6月更新的数据做了统计,在有相关资料的148个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在高等教育学生总数中的比例超过50%的有104个(达70.3%),其中超过60%以上的就有27个,最高的达84.6%。②也就是说,女生学业成绩优秀、升学率高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普遍现象,即使在20年前,包括菲律宾、蒙古、古巴、科威特、阿根廷、牙买加等34个国家高等教育学生中的女性比例就已过半。而在中国不仅在高校,即使在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女生的比例也都只占47%左右。也就是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国女孩的总体教育机会仍少于男孩,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假如以女生成绩优秀、入学率升高来印证教育领域的“男孩日趋衰退”,那么,许多国家在20年前、大多数国家在目前都将盛行“女孩威胁论”,目前更有70%的国家要惊呼“男生节节败退”了!而中国女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总数中的比例均未达50%,那“男孩的全线性危机”岂不杞人忧天、言过其实?! 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的杀手? 将男孩的学业成绩已被女孩追上或超越归咎于“应试教育”尤其是以考试成绩来决定升学的方式无疑是打错了板子。这首先是因为近年来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越来越偏重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仅靠死记硬背已难以获得高分。而随着试题中素质教育含量的日趋提高,女生的成绩未见下降却日渐上升,这只能说明,当今的女孩并非只是擅长死记硬背,她们同时还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通过对四百多位高考状元的研究,否定了高考状元=高分低能的偏颇评价,认为高考状元并非聪明绝顶、每次考试都得第一,他们大多是普通工人的孩子,成为状元既具有偶然性如临场发挥好,也有外因如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他们也不是读书机器,而大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科学文化和心理等综合素质都较高。现在不少人一提到高考状元或女生学业成绩好,就把女孩与“读书机器”、“死记硬背”相等同,似乎应试教育的制度设计专为女孩开绿灯,女孩是应试教育的宠儿而男孩则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最大牺牲品”;女孩自信、自强的提升,她们长期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以及考试时的沉稳和细心,则极少被提及,这对于女孩来讲在有实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