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蜗居:新生代青年的群体困境

作 者:

作者简介:
涂龙峰,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蒋凌霞,中南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当下在青年群体中热议的《李雷与韩梅梅之歌》、《蚁族》、《蜗居》等三种文化现象的描述,试图对新生代青年群体内心的“群体隐性担忧”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也为青年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0 年 06 期

字号:

      “80后”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80后”是指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而广义的“80后”泛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本文所说的新生代青年群体是指狭义的“80后”,他们是亲眼见证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一代。他们在童年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间,学历也比上代人高,但当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却发现面临着就业、择偶、交友、生存等压力。家庭和社会迫切地需要他们成熟起来、承担责任、面对难题。那么,他们内心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呢?这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

      一、青年热议的三种文化现象

      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那一代的文化符号,不仅整个青年群体有整个群体的文化,而且青年群体中的不同亚群体也有属于自己的亚文化。这些文化中的文化符号就像一个个标签,把自己与其他社会群体区隔开来。因此,我们能够通过文化符号和符号情境去理解和思考群体及群体中的个人。如果要举出2009年在青年群体中讨论最多的议题的话,笔者认为,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视剧肯定能入选,那就是:一首叫《李雷与韩梅梅之歌》的歌,一本叫《蚁族》的书,一部叫《蜗居》的电视剧。

      1.《李雷和韩梅梅之歌》——唱哭80后

      如果你出生在1980至1988年间,你一定认识Li Lei和Han Meimei。他们是1993年首次改版的初中英语教科书里的插图人物。剃平头的Li Lei,是一个正直向上的小男生;齐耳短发的Han Meimei,严肃保守,很像一个妇女主任。2006年,已是上班族的不少80后网友们开始不断“考证”出他俩的爱情故事,起源是天涯论坛上一篇名叫《八一八中学英语课本中为虾米有一个奇怪的名字——Han Meimei》(注:“虾米”为网络用语,意思是“什么”)的帖子,后来又有风靡论坛的《Li Lei,Han Meimei和Jim Green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除了李韩恋情大猜想之外,当年这套教科书里的所有人物,还包括那只叫Polly的鹦鹉,统统被翻出来八卦了一遍。

      最近,一首名为《李雷与韩梅梅之歌》的新歌走红网络,煽情的歌词、伤感的旋律,再次触碰到80后的神经末梢:“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那书中的男孩叫Li Lei,身边的女孩名叫Han Meimei,歌曲唱的是Lilei和Han Meimei的故事,讲述的却是所有80后永远的回忆。‘后来听说Li Lei和Han Meimei,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Lucy回国,Lily去了上海,身边还有了那么多男朋友,Jim做了汽车公司经理,娶了中国太太衣食无忧,Li Tao当了警察,Uncle Wang他去年退了休。’每个名字都似曾相识,倍感亲切”[1]。

      有人说,80后人未老,就已经开始怀旧了。他们怀旧的内容多种多样,不仅有Li Lei和Han Meimei的小暧昧,还包括80后在成长过程中使用过的玩具、玩过的游戏、听过的歌曲、看过的动画片等等。这些都是80后的集体记忆。而天涯、猫扑等网络社区是80后怀旧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美好温馨往事的追忆,强化了对群体的认同,也体现了他们对人生意义和个人前途的思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迁。“Li Lei”和“Han Meimei”象征的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已年过二十、要开始承担起部分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但转型时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生存压力等形成巨大的合力作用在他们身上,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物质实体就充当了情感投射物,成为他们回忆和缓解压力的归宿。

      2.《蚁族》——青春向下,梦想向上

      《蚁族》一书,作者是青年学者廉思,其主角,不是蚂蚁,而是曾经有“天之骄子”之称的高校毕业生,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形象概括。“该群体高知、弱小、聚居,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全书二十万字,几十幅图片,这些感人至深的文字和发人深省的图片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80后’,‘天之骄子’的光环不再惠顾这一群体,他们比普通人有着更多令人担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法释怀的青春梦想……他们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无奈和彷徨”[2]。

      在偌大的世界,他们像蚂蚁一样生活,却有着成为大象的梦想。他们处于城市的下层;他们对城市生活方式比较熟悉和认可;他们在城市处于寄居状态;他们为留在城市而奋斗;他们明确又迷茫。向下的青春,向上的梦想。

      3.《蜗居》——“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编剧六六语)

      蜗居,是对狭小住所的形象比喻。作家六六以此为题,出版了小说《蜗居》,后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剧中讲述的是一对现代都市姐妹想在大城市买房扎根的情感故事。故事从怀揣在大城市出人头地梦想的海萍和苏淳开始,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希望在国际化大都市的浮光掠影中占据一席之地,憧憬着攒钱买个大房子成为幸福的家庭,无奈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将他们梦想的泡沫刺破,两个人毕业十年还付不起十八万的首付。单纯的妹妹海藻在看见姐姐因为一些现实的物质问题过得不好之后,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逐步扭曲,抛下了深爱自己的男友,转投看似爱她的高官宋思明的怀抱,沦为了“小三”,继而在里面夹杂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有人说《蜗居》是残酷现实的催化剂,刺痛了当代青年正在面临的一个严酷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