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志愿者服务机制是指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成熟并固定化了的关系或模式。研究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就是要着重研究这些关系或模式。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志愿者服务迅速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目前中国志愿者服务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志愿者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相关机制建设的缺失。比如,我国志愿者服务的参与水平低,与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化机制、招募机制、注册机制、宣传动员机制、标准化机制不够健全关系密切。区域发展不均衡则和我国志愿服务的运作机制、动员宣传机制和立法机制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因此,解决我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从机制建设入手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机制构成 目前,国内专门针对志愿者服务机制的研究成果还较少见,尚未有学者对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做专门的全面的划分和归纳。笔者认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机制可以划分为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外部机制主要处理志愿者服务同外界资源或主体的交流和互动,而内部机制主要处理志愿者服务本身如何高效、健康、持续地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具体而言,外部机制包括筹资机制、动员宣传机制、招募选拔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协调机制、人力资本蓄养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7个方面;内部机制则包括注册机制、运行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标准化机制、评估机制等6个方面。 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外部机制 (1)筹资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社会募集资金起补充作用。以“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资金落实和管理为例。针对该计划,中青联发[2001]22号文件指出:“扶贫接力计划所需资金采取社会募集与党政支持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在继续加大社会募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资金的同时,鼓励各地从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和其他相关资金中划拨部分资金予以支持。社会募集的资金须汇入省级(含副省级城市)以上团委指定的银行账号,根据捐助者的要求和项目实施情况统一划拨。资金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财务制度,尊重捐助者的意愿,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2)动员宣传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动员宣传,包括单位组织动员宣传和社会公开动员宣传两种机制,目前正在从偏重单位组织动员向单位动员和社会动员宣传并重的方式转变。 社会公开动员宣传是指面向社会公众(主要是社会青年)的动员宣传。组织者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向社会青年进行宣传,鼓励社会各界青年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单位组织动员是指通过各单位对其内部的青年进行宣传和动员。高等院校的青年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参与主体,也是宣传动员的主要对象,而高校的团委及其领导下的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是志愿者服务宣传动员的主要力量。 (3)招募选拔机制 青年志愿者行动遵循“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培训派遣”的原则,主要采取组织招募和社会招募两种方式。 组织招募是指定点面向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尤其是各大中学校,通过其中的专门部门来进行招募。例如,在大学,通常是由团委和学生工作部负责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和协调,有的由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参与承办或协办招募选拔活动。社会招募面向社会各界青年进行,不区分报名者的身份和职业。无论是何种报名方式,报名者必须要通过网上报名,然后进行审核和选拔。 (4)社会参与机制 社会参与机制通常表现为志愿者服务项目给社会各界提供的参与志愿服务的稳定渠道。经过15年的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区服务计划普遍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机制,即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青年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参与网络。截至2008年,全国已经建成24000多个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 “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已达600万多对[1]。同时,各地还建立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和服务广场。目前,志愿者服务的基层网络已现雏形,包含街道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青年服务队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的社区参与机制,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参与[2]。 相对于志愿者个人参与机制而言,我国志愿者服务的机构参与机制存在更大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民间机构要接受严格的双重管理体制,这造成不少民间机构因找不到挂靠单位而无法进入志愿者服务领域,有时也会给已进入志愿者服务领域的机构在运作方面带来不便。 (5)协调机制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协调机制主要属于体制内的协调,具有“部级牵头、逐级协调”的显著特征,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协调机制可分为中央级别的协调和地方各级的协调两类。 中央级别的协调可分为两类: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青年志愿者行动和志愿精神的有关指示、要求和讲话等。比如,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对此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还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题了字。这些讲话、指示和关心本身就是一种协调;二是团中央与各国家部委级别的协调。比如,为了实施“西部计划”,团中央同财政部、中组部、教育部等进行了部级协调。各级团组织间的协调具有明显的逐级协调的性质,各级团委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的协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