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9)12-0086-06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台湾地区自然也不例外。如何加强和改进台湾地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养,成为台湾地区青少年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九年一贯课程”为背景,探讨台湾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改革的突破与困惑。 1998年9月,“台湾教育部”颁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2000年9月又颁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及实施配合方案等,开始了台湾地区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施。[1]随着纲要与一系列方案的公布,九年一贯课程的改革备受瞩目,特别是取消了原有传统的道德教育课程,将其融入生活、社会、语文等七大学习领域;且“道德教育”一词也很难在课改的体系中出现,一时之间台湾“无德”教育在台湾学术界、教育界,甚至在整个台湾地区的民众中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反响。因此,从台湾地区中小学现行的课程改革入手,对“九年一贯课程”中有关道德教育改革的特点进行评述和省思,将对内地青少年道德教育改革具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九年一贯课程”中道德教育的架构 本次课改在反对“学科本位”和强调“课程统整”的原则下,将以往台湾地区国民小学和国民中学分裂的教育阶段统整起来,并将原先各学科分立的课程统整为七大学习领域,亦称“九年一贯课程”。[2]新课改以学生十大基本能力的培养为课程目标,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体系,以“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为线索,进行课程统整,将以前所有的学科科目整合为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综合活动七大学习领域,再依此领域的基本能力培养设计领域的教学活动(见表1)。同时,拟定了当前社会关注的六大主题:“人权教育、两性教育、信息教育、环保教育、宗教教育、法制教育”,要求将这六大主题融入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中。
可见,在此次课程改革中,传统的道德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已不复存在,“道德教育”一词既不在七大学习领域,也不在主题轴中再现,而是被融入价值教育之中,由各学习领域共同承担。鉴于社会学习领域是“充满各种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领域”,因而要承担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3]作为本次课改的新设学科,“社会学习领域”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之外,还包括了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主法治、乡土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因此,该领域以认知、情意、技能三个方面建构十项课程目标,以九大主题轴统整原有的学科内容(见表2);为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该领域又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即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细化出145个“分段能力指标”,不过因分段能力指标的细目繁多,碍于篇幅,在此只直接整理该领域与道德教育相关的层面(见表3)。从表中可见,“九年一贯课程”的道德教育在最能体现价值教育的领域里,也只是呈现出与这些能力指标相关联的活动。
二、“九年一贯课程”中道德教育改革的几点突破 (一)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能力取代品德教育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九年一贯课程”扬弃了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打破了传统德、智、体、群、美之五育学科的分类设置,也不再把品德教育作为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重点,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心,以学生十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架构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七大学习领域,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能力。道德教育在本次课改中不再单独设科,而是融入各学习领域,渗透各门课程之中,由各领域、各课程共同承担,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学习领域的合科教学取代学科分立的教学模式 “九年一贯课程”最大的变革,在于以“学习领域”取代现行科目,把许多科目合并和融合,以七大学习领域分别取代原来国小阶段科目11科目、国中阶段21科目,引导学生做统整学习,这一改变符合时代趋势和世界潮流。道德教育也突破传统目标模式的课程设置思维,打破了道德教育既有的定式和框架,将其部分课程目标和内涵与民主、法治教育融入各学习领域之中。这种跨越课程的统整做法,使道德教育不再被分割成各种中心德目,不再仅限于某一特别科目孤立无援的教学,而是渗透、融入各个学习领域,由各个教师参与其中协同教学。这种以合力教学取代传统课程的单一讲授,既关注各领域的道德学习,又整合师资力量,这无疑是以往设科教学的一大进步。 (三)道德教育从注重认知教学转向注重情意教学 “九年一贯课程”把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视为个体的一种生活经验过程,认为“价值的教学不在于直接教导与灌输,而在引发学生主动的探究与互动的学习。”[4]因而,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传统道德教育言传、身教的灌输模式,特别注重从认知、情意、技能三个层面建构道德教育的目标,在课程编制、教学活动中重视经由各个领域的学习来感受价值、判断价值、比较价值、选择价值来“自然而然地”促进道德学习,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反省的能力;将道德认知寓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与周围密切的环境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四)提供学校及教师实施道德教育更多的弹性教学空间 “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中特别规定弹性学习节数和领域学习节数,弹性学习占总课时量的20%,七大领域的学习占80%。具体来说,学校和教师在弹性教学时间和综合学习领域里,可以根据学校条件、社区特征、家长期望、学生需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辟“校本课程”,自主地展开教学,如配合纪念节日、庆典仪式、班会等设计相关的活动,培育学生感恩、仁爱、恭敬、合作等观念。“九年一贯课程”中课程设置、活动设计的灵活性,使台湾地区学校道德教育在内容、方法上更能合乎生活化、活泼化、特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