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5-0128-03 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结晶,是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立的各种文明的总和。[1]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则指一个民族通过长期体力和脑力劳动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就。[2]由此,文化既是人类的共同创造,也表现出民族或国家的特殊性。因此,我们要研究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就必须从德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特点来进行研究。 一、德国文化的发展及特点 (一)德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严格的下定义。而笔者更倾向于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所下的定义,他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他将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建筑、服饰、器皿等等)、制度层面(包括教育制度在内的一切制度)、思想层面(包括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等),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而德国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的演进看,德国主要经历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主义文化、古典人文主义文化、浪漫主义文化、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融合文化等发展阶段,使德国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人性“善”“恶”相间为基础的人性观,以新教伦理为核心的工作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人文主义思想传统,以“纯粹理想”和“实践理性”为根本的理性主义行为取向。 而文化与教育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发展活力。两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过程,不同教育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体现着迥异的文化传统。而与此同时,教育也承担着保存、传播、孕育、创造新文化,甚至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因此,德国文化以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点给德国教育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同时在其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对德国教育尤其是对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德国文化的特点 近代德国思想家尼采曾经指出:“德意志人的灵魂首先是多重性的、多源头的、混合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的。德意志人的特点就是,‘什么是德意志人’这个问题在他们当中始终存在。”由此可见,德国文化因为历史、地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使德国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1.浓厚的民族情结。文化的形成受地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德国人经历了太久的分裂,这就使他们希望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国家能统一起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使德国人走上了一种狂热的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并最终给整个世界以及整个德国带来了灾难。 2.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意识。德国军国主义意识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到中世纪时期,直至到近代社会,德国人一直是处于不停的征战和扩张,使德意志民族成了一个在扩张中求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统一后的德国出现了对战争的顶礼膜拜以及全民族的战争狂热。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重要原因。 3.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德国在一战和二战后迅速重建,被称为灰烬中升起的不死鸟。德国之所以能振翅高飞离不开德国人艰苦创业的本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两次战争都使德国受到重撞,尽管在恶劣的政治环境和糟糕透顶的经济状况下,德国人竟再次迅速振作起来,向世界展示了德意志民族的坚强毅力和创造力。每次的崛起都是德国人那种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精神换来的。 4.奉行实用主义。奉行实用主义是德国人的一项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可追溯到德国古代社会。德国两次统一过程中诸位外交家也一直奉行务实外交,如俾斯麦是一个以务实而著称的外交家,勃兰特在对两德统一问题提出一个现实的观点,即“两个国家,一个民族”,强调民族的概念,为未来的民族统一准备条件。 5.争取自由和民主的人文主义传统。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德国启蒙运动中形成古典人文主义思潮,它继承了德意志民族的革命传统。这种古典主义思潮的性质是反封建专制的、反教会的神学统治的、宽容的、人道主义的、推崇民主、发展人的个性。从康德、莱辛、歌德到席勒,是德国古典人文主义思潮形成、发展和高涨时期,即是德国文化繁荣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在思想领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产生的时期。这一传统与军国主义传统是相对立的,它的兴衰关系着德国的荣辱。 二、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德国文化鲜明的特点,给德国的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具有德国特色的内容。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国各类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他们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德国高校德育的内容包括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教育以诚实、尊严、责任感的道德教育民主、自由、平等、和平统一的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