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9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09-(2009)06-024-15 一、青少年帮派犯罪的基本问题 (一)青少年帮派犯罪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经常被使用,貌似两者概念相仿、内涵相近而可以语意互换。但是“青少年犯罪”涵盖了“未成年人犯罪”与“年轻的成年人犯罪”,公安部2007年2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2006年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暨公安机关开展侦破命案工作有关情况时称,该年度共抓获25岁以下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作案人员67.9万人。[1]由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公安部将25岁以下的人员界定为青少年,包括18岁以下未成年人和18-25岁的年轻成年人。因此,青少年帮派犯罪在犯罪年龄的划定上限定在25岁以下。但是,对于青少年帮派的定义却尚无定论。有人称,少年帮派应只限于从事严重暴力和犯罪的青少年团伙,其存续主要是象征性的,而不是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2]有人曰,青少年帮派与“街头帮派”两个属于通常可以互换使用,系指以社区或街道为基础的青少年团伙,大多数成员为24岁以下青少年。[3]国内学者则经常使用“青少年犯罪团伙”来指代青少年帮派或者少年帮派这些团伙犯罪青少年化的表现形式。上述青少年帮派定义均有可取之处,对青少年帮派的性质、成员、活动范围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因此,参考上述定义,本文认为,青少年帮派是指由25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三人以上固定成员、有组织和活动规则的从事非法行为与犯罪的青少年犯罪团伙。 (二)青少年帮派的特征 青少年帮派与成人有组织犯罪有所不同,成人有组织犯罪往往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等级森严、作案老道。相比之下,由于青少年帮派组织成员涉世未深,其组织也较为松散,人员固定性不强,整体组织设计、人员配置与分工、奖惩措施等仍显粗糙,因此,在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及对整体社会治安的影响尚不及成人有组织犯罪。尽管青少年帮派与成人有组织犯罪存在种种区别,但两者还是存在联系,如前所述,不少成人犯罪组织利用刑法对未成年人从宽的刑事政策,积极发展未成年人入伙。我国已经出现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广纳在校学生,从事犯罪活动的判例。①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就是从青少年帮派发展并壮大起来的。如,台湾的“四海帮”、“竹联帮”均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读初中、高中的未成年人组织发起,目前以老鼠会的方式吸收成员,现在,其组织已经遍及台湾,并扩大至我国大陆以及国外,甚至美国都有竹联帮的组织、堂口。 青少年帮派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有论者认为,具体体现在:一是,作为青少年帮派成员的青少年,有相同或相似的族群背景,有很大部分来自接替的地区与家庭;二是,有比较严格的“帮规”,效忠组织、遵守帮规是绝对必要的;三是,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四是,帮派的活动往往是反社会、不法的、暴力以及犯罪的;五是,个人在帮派的目标、角色定位及其责任十分明确;六是,上层的命令发布层级传达下去,具有一定的层级性;七是,帮派间具有很强的地盘认知性(划分势力范围);八是,帮派持续不断的吸收新成员,尤其热衷于吸收在校学生。[4]另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帮派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之一便是未成年女性的参与度有上升的苗头;其二,在组成人员、年龄结构、作案手段与工具以及作案规模方面出现新的动向。例如湖南省湘潭市的调查显示,这些特征包括:团伙主要成员相对固定、联系更为紧密;成员低龄化趋势明显;作案手段和方法日益多样化、智能化;作案工具准备充分、作案规模扩大。[5]其中低龄化更为明显,表现在发案年龄大多提前到15至16岁,甚至未满14周岁。这也为认识和防治青少年帮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三)青少年帮派的催生因素 青少年组成帮派抑或加入帮派有其深刻的心理、家庭、学校与社会原因。多数人认为加入帮派的青少年具有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解组率、较为疏远的亲子关系,较松散的父母监控,较高的冒险、冲动、患难精神。也有人认为,青少年加入帮派大多是由于帮派可以带给他们强烈的归属感和较多的成就感。以上各说不无道理,综合各种分析来看,本文认为,可以将青少年加入帮派的原因归结为: 首先是青少年自身心理方面,一是,加入帮派的青少年成功向上的机会受阻,帮派为青少年提供了归属感,满足其心理慰藉;二是,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对成人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渴求进入成人世界,而帮派则满足了许多青少年的这一需求;三是,加入帮派其实是其低阶文化价值的自然反应,且具有好逸恶劳的自身特性;四是,许多青少年认为加入帮派具有既可以寻求保护,又可以欺凌他人的“一石二鸟”的优势;五是,英雄主义崇拜,受到帮派领袖拥有财富和出手大方的“大佬风范”的吸引和蛊惑。 其次,是社会方面的因素,帮派经验的介入,亦即其自身就是帮派成员或是亲人朋友属于帮派分子,青少年因而具有的帮派的经验,此其一;其二,外在暴力威胁,既是同伙成员被他人“欺侮”、殴打,因而团结成立一个稳定的帮派,以对抗“敌人”;其三,地盘特征,详言之,就是偏差团体在小区或者学校内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一个帮派聚合;其四,成员因共同参与庙会、飙车、透彻、玩乐等活动而自然而然形成的帮派,典型的有北京的“地下飙车党”,其中“二环十三郎”被奉为其中的传奇人物,另外,电影《头文字D》中所描述的就是典型的日本地下飙车党(暴走族)形式的青少年帮派,以上就是催生青少年帮派的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