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以及对各科教学中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如何从青少年情感发展的角度切入,着力解决学校中长期存在的,在“应试教育”氛围中不断得到强化的,且已在社会上造成相当影响的重知轻情的教育失衡状况,促进青少年情知的和谐统一、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乃至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集中体现青少年情感发展内涵的“青少年情感素质”概念也就应运而生,并逐渐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和教育实践领域。本文将从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的结合上择要论述青少年情感素质的内涵、结构和意义。 一、青少年情感素质的内涵 青少年情感素质这一概念在心理学、教育学学术领域中可以说是新的概念,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结果,是教育实践的产物,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词典中尚未见到此条目。为了更好地加以阐明,笔者从“素质”概念说起。 (一)素质概念的内涵发展 一个概念的内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会随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而演变、丰富和发展。“素质”概念便是一个典例。从30年来我国最具权威性的《辞海》字典对“素质”词条的不断修正、完善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素质”概念内涵不断发展的轨迹。1979年版《辞海》中关于“素质”的解释为:“素质的本意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这里的词解所体现的是“素质”概念最原始、最本质的特征——反映人的生理特征的基本性和稳定性方面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初,“素质”概念开始受到教育理论界关注。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到要提高民族素质问题,并引发学者撰文论述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人才素质等,使“素质”概念不再囿于最初的生理学科,而进入更为宽泛的领域。1989年版《辞海》中关于“素质”的词条在继续保留1979年版有关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素质是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的内涵。这就将素质概念的“基本性和稳定性”的本质特征扩展至除生理领域之外的其他“某些方面”。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首次对“素质教育”做出表述,并随之形成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后,“素质”概念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摆脱原有局限,赋予发展含义,即在1999年版《辞海》中关于“素质”的词条在保留1989年版有关含义基础上又增加了“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的内涵。这就使“素质”概念的本质特征由纯生理的、遗传的、稳定的特点发展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遗传性与习得性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统一的特点。这一“素质”概念内涵的完善,符合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近30年来随教育实践而丰富发展较快的一个学术概念。可以说,素质就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经实践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基础性方面的特点。 (二)情感素质的内涵界定 近年来,诸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等,仅限所闻,就有一二十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层次,那就是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生理素质即人的自然本性;心理素质为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结合;社会素质则纯属人的社会本性。这样看来,所谓素质,乃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层次素质所构成的完整体。”[1]而其中的心理素质,作为“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结合”,是整体素质中的核心成分,是联系上下两层各素质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集中体现个体素质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处于最为关键的地位。若按素质概念的表述方式下定义的话,心理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经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2]包含庞大的内容,可有不同的划分。心理学界素有关于心理现象划分的三分法和两分法之说:三分法是将心理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部分;两分法则将心理分为认知和情感两部分,因为意志可归为情感范畴。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就认为,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一个是感觉,另一个是情感。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情感则是直接经验的主观方面,它伴随感觉而产生,是感觉的主观补充。[3]他还认为意志在本质上是情感性质的,[4]“情感必有意志,意志必有情感,在一具体的随意动作中,两者并非不同的过程,而是同一过程的局部现象,这种过程开始于一种情感的激励并过渡到一种意志行动。”[5]笔者认为两分法更好,这种划分在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领域过程中有它相当的便利性,因而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在现代国外,心理也主要涉及认知和情感两大领域,很少将意志独立出来。因此,心理素质就其所含基本成分来说,也确实可以分为情感素质和认知素质两部分,其中情感素质是相对于认知素质而言的。由此,笔者认为,情感素质就是指个体情性方面的心理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经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情感心理特征。诚然,在心理学的教科书中,关于情感心理的论述,都放在心理过程部分处理,与作为认知过程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并列,似乎情感只是以心理过程的形式存在。其实不然,情感作为心理的一大组成部分,渗透于心理现象的方方面面。犹如全息现象一样,在心理现象的各个层次、各个维度上都有情感心理存在。情感素质就像心理素质一样,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