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政治优势,也是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包括本阶级主导的意识形态建设与防止对立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的有机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更加科学的认识,实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建设和积极防御的有机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环境。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攻目标,就是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1]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直接目标是要减弱和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青少年日益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重点。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较量与斗争,核心就是争夺青少年对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认同。 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一个历久弥新而永恒的主题,又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1.它是继承弘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青少年。这是我们党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1929年,毛泽东就提出:“对取得青年群众的宣传,是整个宣传任务中的一个重要任务。”[2]新中国建立之初,他深刻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3]1978年,邓小平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4]江泽民深情地指出:“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5]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深刻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6]当前,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举措,推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2.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要求 作为巩固和维护统治工具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总是通过增强和创新自身的意识形态,引导和限制其他意识形态、排挤和反对与其对立的意识形态来得以实现。只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只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发挥到足以摧垮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合法性,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就不会停止。1937年,毛泽东针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对青年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所造成的干扰,鲜明指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正向北方青年发生影响,企图把他们从前线拉到后方,从奋起中拉到平凡安静,从领导地位拉到尾巴主义,扑灭北方青年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作用。”[7]针对改革开放后西方意识形态的直接渗透,邓小平深刻意识到“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8]。江泽民强调:“对于思想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要去占领。”[9]胡锦涛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斗争依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传播它们的价值观念。”[10]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要在对各种异质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又要在面临着异质性意识形态的竞争和挑战中进行创新。 3.它是意识形态内在属性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内在属性。首先,它具有渐进性。意识形态作为客观存在的精神产品,必须通过占据和主导人的思想和意识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不断建构的长期过程,既与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一致,意识形态本身又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次,意识形态具有排他性。不同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不可能同时主导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实践活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青少年中确立并巩固其主导地位,是一个渐进的、与其他意识形态相互抗争的过程,必须依靠明显强于对立的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才能完成。最后,意识形态地位具有相对稳定性。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是一劳永逸和凝固不变的,必须通过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能得以持续巩固。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是最易变化的,意识形态能否最终巩固在青少年思想意识中的主导地位,取决于自身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强弱和有效程度。作为未来社会的掌控者,青少年认同并趋于稳定的意识形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走向和国家的发展。 4.它是抵御西化和分化政治图谋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