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青年网恋行为的缘起、发生及结果研究 吴银涛 虽然网恋不乏成功的个案,网络择偶亦是近年来流行的婚恋途径,但是就本研究的15个个案来看,他/她们在现实社会交往中遇到的交往困境问题在虚拟世界中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下载到现实中来的恋情又给当事人带来了新的痛苦和尴尬。对网恋者而言,现实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虚拟世界中仍然解决不了。当他/她们规避现实交往困境而到虚拟的网络世界“走一遭”回来发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仍然存在,到网络上去“溜一圈”甚至给他/她们带来了新的痛苦和尴尬。这和现实交往困境的结构性有关,也和虚拟交往自身的特点有关。社会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价值迷茫、人际冷漠和个体脆弱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现代化进程后果,是一种“结构性”强制。 原载《青年研究》(京),2009.4.12~23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剩女”现象 龙晓添 “剩女”自身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提高,却在“婚姻梯度”(男高女低)中成为了劣势。在“婚姻梯度”中除了男子身材要高于女子这一点是基于自然属性之外,还要求男子要有较高的学历、较多的收入、较好的职业和发展前途等。很明显,“婚姻梯度”体现了女性的依附状态。在父权社会中,男子一向被视为家庭靠山。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子压迫者的形象虽然有所淡化,但保护者的角色却不断加强。以往这种保护以权力和体能作为后盾,如今则以经济地位为支撑。而女性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滋生寻求男人保护的心理。知识与才能之于女子,无疑加大了她们的文化主体性,这实际上增加了依附困难。那些以家庭“主心骨”自居的男性,对高知识高才能的女子反而产生了恐慌感,他们产生了“说话不算数”和“管不住”的心理负担,为此他们宁肯退而求其次。另一方面,才高一斗的女子由于受的就是依附文化的熏陶,也相对“弱化”的男子不放心。所以,在“婚姻梯度”特征明显的中国社会,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的这一群女性,就自然而然地在不能妥协的情况下,被迫“剩下”了。 原载《中国青年研究》(京),2009.10.74~77,83 香港青少年禁毒教育简介及其启示 管彦杰 邵翀 香港教育署将关于毒品教育的内容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香港的小学开设的社会教育、经济教育与公共事务、宗教、化学、通识教育等课程中皆包含毒品教育的内容。香港教育署高度重视禁毒教材的编写。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性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它在各种知识学习中都是必需的。香港禁毒委员会专门编写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中英文双语药物教育教材。香港教育署通过巡视和访问等方式向学校提供关于毒品教育的意见,通过研习班和展览等学习和活动形式向教师提供建议。 原载《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5~48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盛洁 农村大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他们必须调整和改变自己,在集体与社会生活方面,他们表现出热爱集体、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的特点,但为了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争取更多的奖学金,大部分贫困学生把时间放在课本知识学习中,很少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活动,造成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在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农村大学生显得竞争力不足。在职业倾向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村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导致他们对就业的期望、择业取向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异。在毕业去向方面倾向于大城市、大公司和高收入、高福利的行业,选择升学深造和创业的人数比例偏少。也有一部分农村大学生多年在经济上得到各种资助,潜意识里养成了“等”靠的心量,在就业过程中不积极主动。 原载《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南京),2009.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