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中介的区域创新系统知识转移路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简兆权(1969-),男,福建永定人,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 刘荣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科技中介力量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知识转移能力建设的新视角。从科技中介组织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定位入手,按照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的过程,深入探究科技中介在不同知识转移路径的作用机理及各路径的运行机制,以期为区域创新系统(RIS)内的企业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0 年 11 期

字号:

      0 引言

      科技进步已引领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逐渐形成以知识为主体的竞争形态。伴随着知识转移网络的兴起,创新系统从早期对静态活动的描述转变为更加强调创新活动者要素间的动态变化[1-2]。创新系统的特点是拥有互补性知识和能力的厂商与相关组织单位之间彼此互动,即知识以各种资源形式在活动者之间转移。知识转移的过程不仅要有转移前的获取、转移过程中的交流,还包括转移后的应用[3-4]。日益壮大的科技中介组织在这一过程中是如何实现隐性技术知识转化为显性技术知识,进而实现产业化的?转移过程与活动者之间的转移方式有怎样的关系?综观以往探讨知识转移的文献,大多从组织学习观点来考察知识获取、吸收转化和应用的过程,研究的重点在于组织内的知识转移机制[3]。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文献虽为组织内的知识转移提供了理论框架,但未能真正揭示出科技中介组织是如何促进知识在动态环境中进行转移与转化的,因而激发了本文进行深入探讨的动机。

      1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转移路径

      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是知识穿过各类界面在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传播和流动。从知识来源的角度看,知识转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来自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知识转移,如研究开发部门、工艺设计、生产制造部门、供应和销售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对知识的共享、创造、转移和学习。这个层次是RIS知识转移的微观层次。第二层是企业与外部的知识转移,包括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中介组织或其他企业甚至国家间的知识流动。这属于RIS知识转移的宏观层次。本文主要探讨第二层,即知识转移的宏观层次。很多学者将第二层次的区域创新系统知识转移形式大体分为六类,即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合作、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产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企业与主管部门的合作。

      本研究将从另一个视角来探讨RIS知识转移的路径。知识转移的本质是知识从知识源向知识受体传递的过程,涉及要素有四类,即转移的知识、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源与知识受体之间的距离[5]。知识源是要转移知识的拥有者,知识源的转移意向、保护意识、对知识受体的信任程度都会影响到知识的转移效果;知识受体是转移知识的接受主体,其吸收意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挖掘能力将影响到知识转移;知识源与知识受体之间的距离有三层含义:一是文化距离,即合作双方之间的文化差距,二是两个组织之间的空间距离;三是知识距离,是指知识源与知识受体在知识基础上的距离。转移的知识及其性质(主要指知识的复杂度、形态、专用性、数量等)也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

      本文按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主体——转移的知识、知识源、媒介、知识受体的不同类型来探究区域创新系统知识转移的主要路径,即无中介的产学研路径、无中介的企业合作联盟、基于交易型中介的产学研路径、基于交易型中介的企业合作联盟、以孵化器为中介的产学研路径、以孵化器为中介的企业合作联盟。不同路径的共同之处在于知识转移的方向一般是由技术强势的一方流向技术劣势的一方,即存在所谓的“知识势能”,知识源具有较高的“知识势能”,知识受体则位于“低知识势能”处。

      2 以科技中介为媒介的知识转移路径及其运行机制

      2.1 基于交易型中介的产学研路径

      科技中介机构在担任中介的同时,也是组织之间互动的传承者,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链交流[6]。通过科技中介者让较封闭的企业知识链得以相互沟通成网络,进一步创造新的价值。另外,科技中介者还可以运用中介平台的知识和资源,协调整合系统中各类不同知识主体的合作关系和创新效率。目前,中介市场上较为明显地存在两种中介类型——交易型中介机构和孵化器型中介机构。交易型中介机构充当着信息中介者,作为第三方扮演着采集信息及咨询的角色,服务对象大多是正在寻找和下达购买决定的知识受体与急于转让知识资产的知识源。交易型中介机构会替这种类型的主体采集交易信息,并为交易双方介绍、撮合,促成合作。这类中介机构以技术市场中心为典型。

      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交易费用、知识的路径依赖等众多因素影响了知识在不同主体间的直接转移效果。技术市场中心是沟通企业与其它组织知识转移的关键节点,在技术供方和使用方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由于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中介组织对某一领域专业技术的集中研究比单个企业研究更具有范围经济性。技术市场中心作为咨询的中介者能推动和改善知识转移效率[7]。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看,技术市场中心可以更高效地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的信息和技术。同时,还可以协调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活动。

      2.2 交易型中介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运作机理

      为了解释交易型中介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运作机理,我们将其分解为三个步骤,分别是知识的输入/匹配、交易型中介作用和知识的输出/匹配三个过程,如图1所示。

      2.2.1 交易型中介过程

      交易型中介的进入门槛较低。企业选择适合的交易型中介组织时通常可以大致描述出自身所亟需的知识轮廓,交易型中介机构(以技术中心市场形式较为常见)通过查询或搜集,更新信息库,寻找与之相匹配的知识源(学研机构),还需要多次介绍/撮合,联络双方进行合作洽谈,直至找到双方都认为彼此匹配的合作对象,方能达成合作协议,进入知识转移的微观层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