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之沧(1948-),男,江苏邳县人,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科技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哲学系,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学术交流

内容提要:

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多种因素。自古以来,学者们立足道德或人道主义提出的“至善论”、“美德论”、“智慧论”、“禁欲论”、“自由论”、“契约论”、“革命论”和“艺术解放论”等,都旨在杜绝战争,根除苦难,消灭不公,祛除异化,消除贫穷,抑制贪欲,重建感性,解放爱欲,复归人性,实现社会和谐。证明做人需要道德,建立和谐社会更需要道德。特别是现阶段,更需要在最普遍的或全球化的意义上,在知识、智慧、文明、进步、自由、公正和真美善的层面上,通过对旧道德的扬弃,新道德的确立,即通过确立一种为多数人认可的全球性道德,以保证其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够真正起到一种决定性或基础性作用。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0)07-0030-06

      从古至今,有志之士都致力于实现社会和谐、天下太平,力求国泰民安、物阜民丰,但是迄今为止,不要说世界性的和谐从未降临,就是国家间、民族间、阶级间或人际间的和睦相处也举步维艰,相反,几乎到处都充满战争、暴力,杀戮以及各类无尽的苦难,真可谓“众生私我,万劫沉沦”。对此,自古以来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尝试,类似苏格拉底的“至善论”和“美德论”,柏拉图的“智慧论”和“禁欲论”,卢梭的“自由论”和“社会契约论”,马克思的“革命论”和“共产主义学说”,伯恩施坦的“进化论的社会主义”,以及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等,都是旨在建立和谐社会。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一宏大目标似乎仍很遥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杜绝战争,根除苦难,消灭不公,祛除异化,消除贫穷,抑制贪欲,重建感性,解放爱欲,复归人性,最终实现和谐盛世呢?这当然需要继续探查社会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挖掘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具体原因,探讨实现社会和谐的合理途径,深入研究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道德力量。

      一、社会不和谐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迄今为止,凡有人群的地方,总会发现既有荒淫糜烂的达官显贵,也有一贫如洗的乞丐游民;既有贫民劳工的茅屋草舍、窑洞坑穴,也有富商巨贾的豪华宅第、华丽寓所;总是到处都存在差别和不公、怨愤和仇恨、丑陋和罪恶、冲突与矛盾等不和谐的音符与节奏。正因为如此,悲观主义者叔本华断言:人类永远挣不脱痛苦,永远是争斗和战争。整个人类史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国家的生活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战争和骚动罢了,在历史上所隐现的和平,无不是像昙花一现的插曲。”[1]即便一个最顽固的乐观主义者,如果走进医院、监狱、刑场、战场、集中营、乞丐窝、精神病院,也一定会惊恐万状、惶惶不安,他会立即陷入痛苦、孤独和绝望。他会深切地感到人生之目的和欲望遥遥无期。人世间那永无止境的争斗只有失败,没有胜利,人类的结局注定是一场悲剧。出自理性的诡计所宣扬的“社会的进步都是以鲜血和痛苦为代价的。其余的一切都是意识形态。”[2]

      然而,毕竟多数人都没有像叔本华那样愤世嫉俗、悲观失望,而是胸怀广阔,热爱生命,渴望幸福,希求和平,相信理智可以征服欲望,正义可以战胜邪恶,而且需要进行坚决的斗争方能求得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这正像雨果曾为争取民主发表的誓言:“我们不要弯背折腰、低头屈膝的和平,我们不要在专政、棍棒和权力统治下的和平。和平的首要条件是解放。为了这个解放,无疑地需要革命。”[3]因为置身悲惨世界的千百万不幸的生灵即使面对上帝虔诚万分地呼号求救,也无济于事。人间没有救世主,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腐朽残酷的统治,剥夺压迫广大民众的邪恶权力,个人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独立。至于怎样革命和究竟为什么要革命,当然还需要继续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以致此后,德国哲学家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就对造成人间悲剧、社会病态和各种不和谐现状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试图找出消灭差别、消除苦难、实现社会和谐及人类自由的手段与途径。

      魏特林,一如法国的卢梭,赞成造成社会病态和不公的主要原因就是私有制的产生,就是遗产继承的发明和由此导致的不劳而获、游手好闲,以及有闲阶级的形成。代表利益集团的阶级的分化和生成必然导致争斗、流血,及至大规模的战争。战俘的出现是奴隶社会产生的前奏,从此也就出现耸人听闻的阶级间的剥削、压迫和斗争。再者,由于部族及后来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经常处于敌对状态,每一个民族日益把希望寄托在养活武士以劫夺和抢掠上,这就逐步造成了一道鸿沟把民族与民族隔离起来。”[4]83进而形成国家之间的相互敌视和对立。也正因为在人世间有如此多的矛盾,即人际间、阶级间、民族间和国家间的势不两立,致使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处于连绵不断的战争状态。这正如魏特林所言,正是“私有财产把那最可恶的、把人类降低到禽兽的怪物——战争召唤到世界上来。”[4]84

      但这是否意味着,通过战争,以恶制恶,以暴制暴,消灭私有制度,从此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全人类就可以和睦相处,共同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不仅因为一种暴力只能催生另一种暴力,急风暴雨式的政治革命只能导致产生“独裁政权”或“独裁国家”;还因为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太过杂多。消灭私有制之后,仍然会继续存在与滋生诸多的苦难和不幸、腐败和堕落。出自人的本性和利益,人们会继续埋怨事物安排不当,工作环境恶劣,财富分配不公,富贵贫贱两极分化,控诉剥削和压迫,而且不安分的人类仍然会不断地制造各种灾祸与事件。那里,仍然会继续存在监狱、兵营、碉堡、事监所、关税署、劳役所、警察局、法院以及规训、责骂、惩罚、处治和杀人。因此,卢梭所谓的“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也只是说对了一半。即使消灭了私有制,还会继续存在苦难和罪恶。公有制绝对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它也是统治阶级出自权力和自身利益建立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形式。20世纪末,一些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垮台,就证明公有制并非万能,它也要服从人的贪欲和意志。私有制也不是制造社会不公、社会苦难的唯一根源;消灭私有制决不是建立社会和谐的唯一出路。人类还面临许多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的原因和困难。对此,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从辩证法的高度给予了详尽论述。他说,宇宙中没有十全十美和永恒不变的东西;变化、进步和发展是自然的法则;生死存亡是大自然的规律;不要企图建立“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和满园春色般的社会和谐。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来自与人类生死攸关的种种自然阻力,防不胜防的天灾人祸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这是现代人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原因,也是后现代科学依照有机论和过程论,从生态学意义上来理解和阐发自然宇宙的原因。“世界是一个有机体和无机体密切相互作用的、永无止境的复杂的网络。在每一系统中,较小的部分只有置身于它们发挥作用的较大的统一体中,才是清晰明了的。”[5]任何破坏自然环境或对自然资源挥霍无度的行为,必将给人类生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