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拉尔的对话伦理学

作 者:
张荣 

作者简介:
张荣,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世纪哲学与德国哲学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阿伯拉尔在《哲学家、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对话》中结合12世纪的时代精神,在基督教神学内部开展了一场神学的思想解放尝试,提出在哲学家、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进行对话,这种对话首先在伦理层面展开。通过阐述阿伯拉尔对理性的二元区分、基督教对科学的辩护以及在神学内外的对话等内容,可以明确,阿伯拉尔一反中世纪早期独白的思想传统,首次确立了一种新的对话思维传统,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阿伯拉尔是对话伦理学的先驱。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0)05-010-014

      阿伯拉尔在宗教和伦理的双重视野下理解理性主义,他力图把理性带人到信仰中,并且试图通过理性提高信仰的水平。他进一步推进了奥古斯丁奠基的意志主义,明确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意图伦理学。他对理性和信仰的关系,理性和意志的关系,罪恶与意志的赞同的关系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把这种观点贯彻到不同知识立场、宗教背景和文化观念之间的人的对话中去,孕育了一种跨时代的对话伦理学,从而大大深化了意图伦理学的内涵与范围。

      一、宗教理性与伦理理性的区分

      在12世纪,阿伯拉尔在伦理学上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在神学内外的对话,因此,他写了一篇著名的《哲学家、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对话》。除了上述著作外,《伦理学》、《和爱洛伊斯的书信》中也存在明显的激进观点,具有理性化、世俗化倾向,往往被对手当作异端来抨击。但是,正如豪斯凯勒所分析的那样,“导致官方对他判刑的决定性原因与其说在于他坚持的论点本身,不如说在于这些论点的基本要求:使基督教学说理性化并且成为可理解的”。[1](P90)

      其实,和奥古斯丁一样,阿伯拉尔首先是一位护教者,他丝毫不怀疑天主教会宣讲的教义的真理性。可是,他毕生都坚信,人们也必须努力去理解它们。这种要求本身来自奥古斯丁传统,早年的奥古斯丁由于深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就曾经提出“真宗教和真哲学的统一”,离开了理解的信仰就是迷信。所以他把知识看得比(单纯的)信仰更高级。其名言是“信仰为了理解”。甚至比阿伯拉尔更著名、更老一些的同时代人坎特伯雷的安瑟伦(1033-1109年)之前就已经致力于对基督教信仰的真理性进行理性证明。他认为,我们在皈依之后,如果我们不努力“去理解我们所信仰的东西”,[2](P273)那么,就是一种疏忽。

      阿伯拉尔比安瑟伦更激进。他反对后者的立场:理解是信仰的一个值得期待的回报,相反,“离开理解的信仰根本就没有价值,甚至不配赢得信仰的名称”。[3](P90)对阿伯拉尔来说,虽然人们经常心甘情愿地布道或听布道,但如果没有被理解,仍然只是无意义的声音。阿伯拉尔是温和的唯名论者,他捍卫其立场的则是对理性的强调。在他看来,虽然理解无信仰则盲,但信仰无理解则空。因为为了信仰,人至少必须知道,他究竟信仰什么。如果人们信仰某种东西,但对其意义若不清楚,他可能就什么也没有信。

      他带着这种论证勇敢地颠覆“正当的秩序”。因为按照安瑟伦的观点,正当的秩序就要求“我们敢于借助理性讨论基督教信仰的深度之前,首先相信它”。[2]安瑟伦无疑已经有一个充分的根据,坚决要求遵循正当秩序。Bernhard von Clairvaux指出:“如果人们像阿伯拉尔那样把信仰从一开始就和其可理解性联系起来(取消了时间先后问题),那么,人们就已经几乎要认为信仰根本就不是必需的,因为理性向我显示是真的东西,我就无须再信仰了。更有甚者,我那时立即将对那些理性不能够向我显示是真的一切东西不能够再相信了。阿伯拉尔之所以致力于摧毁基督教信仰的功绩,是因为他认为他能够借助人的理性理解上帝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全部意义。”[1](P91)这样,令人担忧的状况就是:像基督教这样的启示宗教不那么容易能够被嵌入一种理性宗教的狭小框框而不失其特征。

      但阿伯拉尔并非试图取消信仰的基础,他相信上帝的启示和人的理智不会陷于彼此冲突中。他也没有如此放肆地要求,证明宗教内容的真实性,他只是期望并要求基督教的理论与理性并不矛盾。在他看来,赋予基督教学说以明晰的意义,一定是可能的。此外,如果能够证明基督教学说是可能的,就更好了。因为这种可能性决不会损害信仰(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对我们显现为可能的东西是否在事实上也是真的),而仅仅是把一种盲目的(因此是空的)信仰转变为一种有根据的信仰。

      阿伯拉尔不仅强调理解之于信仰的意义,而且强调“上帝也意愿被理解”。[1](P92)正如《新旧约全书》中记载的那样,基督教建立在上帝的圣言之上。可是,上帝的圣言需要解释。有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信仰内容,简直就是自相矛盾的,如对基督教而言是核心教义的神圣三位一体。这个教义意义重大,虽然只有一个唯一、不可分割的上帝,但它同时是由三个所谓的位格组成的,即父、子与圣灵。但是,某个东西怎么能同时是一个又是三个的呢?

      阿伯拉尔指出,为了信仰之故,人们可能在理性地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时会感到畏惧,因为这根本关系到最重要之点,即灵魂的救赎。我们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圣经上都有交代。所以,只要人们想正确生活,学习圣经就必然优先于学习别的任何事情。仅仅出于这一目的,上帝就用这种方式向我们启示了其本质和意志乃是正确、至福生活的主导线索和指南。如果他不曾愿意我们能够尽可能广泛地理解他的圣言,他肯定就保持沉默了。所以,上帝对找到忠实的听众和有理解力的读者有足够的信心。“因为一个手捧书本、而不知晓书本为何而写的读者,就如同一头驴站在七弦琴前一般。”[3](P130)可人毕竟不是驴子,因为上帝赋予他精神和理性,供人使用。“离开了理解,‘道言’就是僵死的字母,但是谁认识‘道言’的意义,谁就会领悟,‘道言’便成了他取之不尽的生命之源,正像上帝坚定地所意想的那样”。[3](P133)所以,人应该坚持训练他的理性,力图增加他的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