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哲学构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培永,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南京 210093;刘怀玉,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生态问题纳入西方政治哲学的界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态政治哲学理论。它坚持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理论基础,倡扬生态正义的价值理念,勾勒了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的蓝图,并致力于寻求新的革命阶级主体,主张红绿战线并举的实践战略。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实践上对于理解今天迫切的全球生态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0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0)02-0050-08

      在西方生态主义各思潮中独树一帜、代表国外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动向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深受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把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客观评判、借鉴反思其思想的合理、缺陷之处,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管窥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①。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②的众多文本进行深度耕犁,可以看到这一流派把生态问题纳入西方政治哲学的界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态政治哲学理论。从其方法前提、正义理念、社会理想、革命主体、实践战略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全景图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架构。

      一、政治哲学的方法前提

      任何政治哲学都有一定的方法论前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所恪守的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充满着“唯心主义、唯灵论和二元论”的当代绿色理论所迫切需要的,当今生态运动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把这一方法运用进去。但作为其方法论前提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原初意义上的、而是经过“修正”的、符合生态学需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这个前提,可以从三个递进的层面进行分析。

      第一个层面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突出强调自然的或者生产条件的维度。施密特早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就指出自然概念在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中虽然乍一看只具有表层的意义,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创了突出自然在马克思历史观中的地位、把自然概念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先河。福斯特明显与这种观点相承袭,他认为马克思在将唯物主义转变成“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他所认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强大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没有否定物质存在的自然—物理方面。奥康纳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尽管依然是今天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但其在“历史”方面和“唯物”方面是不够彻底的,即没有看到文化在人类劳动中的作用,对自然或者生产条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因此必要的是把自然和文化环境因素加进历史唯物主义之中。高兹认为他所提倡的“政治生态学”以马克思提出的“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为对象,但不仅突出马克思的两个基本范畴,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范畴,还引进了自然条件的范畴。虽然分歧在于自然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是原本存在还是需要补充,但共同点在于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中必然有自然这一因素。

      既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存有自然或生产条件的范畴,生态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层面的认识是:存在着两对矛盾范畴,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矛盾,以及生产与自然、生产条件的矛盾。前一种矛盾属于经济矛盾,对应的是经济危机,后一种矛盾就是生态矛盾,对应的是生态危机。在这个层次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内部也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阿格尔和莱斯为代表,他们突出强调了生态危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将其提高到了决定性的角色,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置于从属的地位。另一派是以奥康纳、福斯特、佩珀为代表,他们虽然强调生态矛盾的存在,但仍然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依然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的矛盾只是“第二重矛盾”。生态矛盾不能够代替经济矛盾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支配地位,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的主要问题是存在问题的。无论哪一对矛盾的范畴占据主导地位,其共识在于生产条件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态矛盾对于分析批判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尽管强调生态矛盾的重要性,但其第三个层面的观点是:分析生态问题要坚持生产关系的视角,从社会的、历史的变革方面分析。施密特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指出“把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从一开始同其他种种自然观区别开来的东西,是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质。”③因而要把自然看作历史的,探寻自然问题出现的社会制度根源。福斯特则援引马克思的分析,指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而任何特定时期构成这一相互关联的核心则是历史上特定的生产关系形态”。佩珀说得更为明确:“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分析表明,应该责备的不仅仅是个性‘贪婪’的垄断者或消费者,而且是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处在生产力金字塔之上的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④基本上,这种生态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是理解生态问题应该坚持一种宏观的社会发展的视角,一种历史变革进步的眼界,一种制度变更的层面。

      尽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都深入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有些认识还是肤浅的、没有抓到精髓。这种重新设想的生态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之间左右摇摆,很容易把生态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的本质问题,而放弃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与规律的方法论。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发展、历史变革这些范畴出发,把自然概念、生态学理论纳入到这些范畴之间,以得到符合生态学需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借以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建构自己的生态政治哲学理论,这是其能够站在更高的视野上看待生态问题、超出就自然谈自然的生态中心主义论调的重要因素,保证了能够深入到自然破坏、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从生产关系的视角、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寻求解决之道,而使其政治哲学有了一定的“科学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