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09)06-0026-06 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了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在此基础上,报告明确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那么,如何理解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重大判断,如何评估在新时期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呢?本文将尝试予以回答。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种分析框架:“需求-供给”的层次性及其基本结构 从逻辑上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需求-供给”的矛盾。而在广义上,“物质文化需求”涵盖了人的需求的各种层次,“社会生产”容纳了社会供给的不同层面和维度。在这种意义上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分析“需求-供给”的基本结构。 关于“需求”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先是物质性的急需,然后才是社会性、精神性需求的上升。① 也就是说,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看,人类需求的演进是有层次和递进性的,这可以视为社会发展内在驱动路径的总体性图景。当然,仅仅了解总体性路径,是很难具体观察社会演进的,这就需要深入分析需求层次的细节。在这种意义上,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它们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提升。他认为,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人的行为(但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② 可见,关于“需求”问题,我们至少可以借鉴两点:一是需求具有层次性,二是各层次之间具有依次递进关系。以此为框架,我们对社会需求进行分析。 从常识的角度看,人类的需求可分为两大类型,即“生存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二者的追求目标和所要求的供给具有根本性区别。就“生存性需求”来看,其目的是维持人类最基础的生物性存在,因此,它具有自然性、生存性、底线性几个明显特征。从其所要求的供给对象上看,满足“生存性需求”主要针对自然界,是通过面向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来获得生存的资料,因此,“生存性需求”的对象指向自然界。而就“发展性需求”来看,其本质是满足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需求,相对而言具有较为高级的社会性和精神性特征。从其供给所要求的对象来看,主要指向两个领域,一是社会界,一是精神领域。社会界,主要涉及到社会生活层面的安全、地位、身份等因素。精神领域,主要涉及到价值、荣誉、尊严、关爱等因素。 关于“供给”问题。从逻辑上看,需求决定供给,供给以何种方式实现、在什么层次上实现以及具有怎样的属性,取决于需求的内容、层次和特征。因此在方法上,供给结构可以从供给模式、层次和性质三个层面来分析。 其一,“生存性需求”所要求的供给。因为“生存性需求”的内容是获取温饱,面对的是自然界,因此“生产性供给”成为该供给的基本方式;就供给层次看,“生存性需求”是一种底线性需求,是为了保证人的最低层次生活,这就决定了其所要求的供给是一种“基础性供给”;就供给性质看,“生存性需求”具有自然性(提供生理性支持条件和面向自然界)和物质性(最低生存条件),这两种属性决定了供给具有一定的量度,达到生理性要求和满足生存性条件就可以了。可见,“生存性需求”所要求的供给条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直接进行生产性努力就可以解决问题,具有单一性;二是供给仅仅是一种基础性供给,具有易满足性;三是供给有一定的量的界限,具有“量的积累”之特征。 其二,“发展性需求”所要求的供给。从供给方式看,“发展性需求”要获取的是一种社会尊严,面向的是社会界和精神领域,这就意味着,单单的生产性努力是不行的,它需要的是一种对社会与精神资源的合理分配,即“分配性供给”是该供给的基本模式。而从供给层次看,“发展性需求”是一种建立在“生存性需求”满足基础上的新需求,因此,它是一种有别于“基础性供给”的“发展性供给”。它包含除了生产性因素以外的所有因素,如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性发展等,这是一种较为全面的供给层次,体现为多样化特征。从供给性质上看,这种多样化供给不再体现为对量的积累的重视,而是强调质的跃升。在这个意义上,“发展性供给”的核心是“质的飞跃”。可见,关于“发展性供给”,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描述其特征:首先它是一种有别于“生产性”供给的“分配性”供给模式;其次它是一种不同于“单一性”供给的“多样化”供给;最后,最根本的是,它还是一种有异于以“量的积累”为核心的“质的飞跃”的供给。 综合上述关于需求和供给的分析,笔者以为,关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框架,可以这样概括:第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逻辑上可归结为“需求-供给”的矛盾,分析该矛盾可以观察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第二,需求和供给都具有层次性,且各个层次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凸显和上升,这种内在关系是我们观察社会主要矛盾演进的基本脉络;第三,“生存性需求”的特质决定了供给具有基础性、生产性和积累性特征,集中体现为对温饱问题的解决;“发展性需求”则是建立在“生存性需求”满足基础上的新需求,它要求供给的重心转向发展性、分配性和异质性,在社会实践上集中体现为解决发展与转型问题。上述关于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是我们深入分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