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身上的“蘑菇”

作 者:
吴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据报道,7岁男孩强强,由于滥用抗生素,患上极其罕见的真菌感染,导致全身多处长出“蘑菇”。

      强强2岁那年。患了一场重感冒,后转为大叶肺炎,送到医院后,医生使用了当时顶级的抗生素来为他治疗。大病初愈后,父亲怕儿子的病好得不彻底,特意从医院开了大量抗生素又让儿子吃了两个月。此后,强强变得弱不禁风,隔三岔五就伤风感冒。怕再引发肺炎,父亲又买来大量抗生素给孩子吃,但没想到“越吃药越有病”!

      一年前,父亲为儿子洗头时吃了一惊:强强的头发里有白花花的东西,仔细辨认,竟是一个个细小的“蘑菇”!半年后,儿子双手大拇指的指甲缝里,竞也各长出一个“蘑菇”!

      今年6月中旬,强强突然高热、四肢抽搐、意识昏迷。当地医院实施抢救后立即转至沈阳盛京医院。化验、会诊……终于,结果出来了:强强患的是真菌感染,再拖延治疗则性命难保!

      这是一个典型的儿童滥用抗生素致病的例子。在近日召开的国际儿科药理会议上披露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数字及事实:我国儿童青少年抗生素滥用最严重!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人;在儿童药物性肾损害中,大约有4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通俗地说,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在临床上,一般适合儿童使用的抗生素主要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比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定、阿奇霉素等。其他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药物在儿童身上就很少使用,或基本不主张使用。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凡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就不联合用药;能口服的就不要肌肉或静脉注射。

      在未明病因引起的发热、感冒等疾病面前,提前应用了抗生素,或者在出现感染症状时,提前联合使用两种广谱抗生素的行为都属于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很多,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等。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多样,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发生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可见由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等引起的耳聋、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消化道反应等。二重感染指的是由于抗生素应用后杀灭或抑制了敏感细菌,未被抑制的菌种可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因而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此种感染可以局限在很小的部位,如口腔、胃肠道的感染,亦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强强的病例就是一种典型的二重感染。

      医学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美国枪支容易买到,抗生素很难买到,而中国恰好相反。”用这句话来形容抗生素的重要性和在中国的滥用程度再哈当不过了。

      当前,儿童滥用抗生素为何如此之多?这一现象的产生,恐怕还与我国当下的一些社会因素有关。

      第一,家长们对“独苗”的宠爱甚多,害怕孩子吃苦受痛,这很容易让他们在一般性的儿童疾病面前,产生一种过于紧张的心理,在行为上有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过于严重地依赖药物治疗。第二,公众对抗生素使用的认知程度还不够。在当前,滥用抗生素消炎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非理性行为。据统计,约有75%的家庭备有抗生素,这被认为是一个有备无患的好习惯。如果是碰到孩子去外地读书或全家出游的情况,行李包里总是少不了抗生素。人们对抗生素的依赖已经越来越明显。第三,我国对抗生素使用的把关还不够严格。在药店,即使没有医生的处方,你也可以很轻松地买回各种抗生素药品。第四,即使是在医疗机构,也还存在着大量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有医生说:“来儿科就诊的患儿80%~90%都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约90%都是由病毒引起,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实际临床上约90%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用了抗生素。”或许这个数据有点夸张,但是却很说明问题。由于我国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没有立法,相关的监督也很苍白,因此导致应用抗生素的随意性较大。

      所以,在这一个抗生素新品种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刻,每一个人都应该擦亮眼睛,做到有理性地看待和使用抗生素。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远离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伤害,健康地成长。

相关文章: